种种行迹都让很多人觉得,顾廷烨就是一个没有什么出息的浪荡子,而且官家还下令让他五十岁之后再去科考,几乎是断了他的前途。这样的人看热闹还来不及呢,又有谁为他说话呢?
官家也记起这个人来了,他依稀记得顾家二郎,年幼之时也是一个好孩子,怎么长大了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
下了朝会之后,顾侯毫无意外的被官家留下,斥责了一番,让他好好教子,若是教不好,顾家二郎就不要留在京城丢人现眼了。然后顾廷烨伤还没好,就被他父亲拎起来又揍了一顿。
顾侯其实对这个儿子也是寄予厚望的,毕竟长子身体一直不好,家中的儿郎要在军中有一定的威望,才能支起顾家侯府的门面,而小儿子年纪又太小了。可谁知二郎就是不学好,官家那个意思很明显,不允许二郎留在京中了,可不留在京中,又让他去哪里呢?难不成要回扬州去?
这时有位旧识派管家送来一封信,顾侯看了看,这是人家为他出了个主意,就是把二郎送到军中,送到西北处,与西夏打交界的地方,那里离这京城远,而且将领们都跟顾家相熟,更好立功,过几年,或许顾二郎就可以凭借军功回到汴京,那时应该也没有多少人能记着他的荒唐事了。
顾侯看了信,他也知道人家这主意出的没错,既能远离京城,给官家交代,又能让儿子快速成长,那地方毕竟是苦寒。小秦氏看了这戏,以为人家说的是客套话,这京中谁不会忘了二郎做的荒唐事,用军功换回京的机会,那也是天方夜谭,这就相当于顾廷烨这辈子都不会回来了,他不会回来,那这些就是自己儿子的了。
所以就在旁边怂恿顾侯赶紧做决定,顾廷烨听到之后,也觉得这有可能是自己唯一翻身的机会,也没有反对。决定好了之后,定了日子,顾廷烨带着人快速的离开了京城,只留下了一些谈资罢了。
至于为什么是西北之处,因为赵宗全在禹州,禹州位于汴京的东北处,直接把顾廷烨弄到最西北的地方,让他不能再碰上赵宗全一家,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顾廷烨刚走没几天,齐国公府就传来消息,齐小公爷跟荣家姑娘定亲,谁都能从齐国公和郡主的脸上瞧见勉强的神色,但不知道缘由,都私底下猜荣家,这是用什么法子逼着齐家低头?
邕王妃参加定亲宴听到旁人讨论,都悄悄的告诉她们,八卦需要大家一起谈才有趣嘛。“荣家上门告诉齐家,这顾二郎因为婚事闹得沸沸扬扬,最后灰溜溜的离开京城,齐国公和郡主忍不忍心让儿子跟顾二郎一样?若是再不同意这门婚事,就不要怪荣家了。”最后使了个大家都懂的眼色,妇人们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没办法,谁叫齐小公爷太招姑娘们的喜欢,荣家又是个混不吝的,宫里的荣妃又是宠妃吹吹枕头风,齐国公和郡主可不敢拿他们两个的独子赌,所以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这件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