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年代苦,百姓更苦。
大多数的家庭,家中的老人操心的都不少。
所以,地头上挣工分的老人也不少。
只要能够干的动,就不会窝在家里等死。
当然,也有除个别特例情况。
而温暖呢,她现在十七岁,正是青春年少的。
现在力气也增加了不少,在地里干活什么的,自然不是问题。
可现在的问题是,大队长他们觉得温暖的干活态度不积极,会影响到村里人。
所以,他们现在直接剔除了温暖下地干活的权利。
大队长肯定了温暖的疑问,“是的,你不用下地干活了。”
一旁听着的村民们,也是没想到,今天会听到这样的安排。
不用下地干活,谁不想?
可是听大队长之前说的,温知青每天都拿五个工分。
看现在看温知青的样子,也不像是使尽全力干活的疲惫状态。
所以,她自己还是留有余地的。
也就是说,温知青只想拿五个工分,而不是只能拿五个工分。
想清楚后,大家看温暖的眼神都不对了。
你这年纪轻轻的女娃娃,有力气不使出来多赚点工分,留着干什么?
温暖又不是村里的那些老油头,家里有人管着,不多干活饿不死自己。
可是,再一想,温暖是知青。
知青是城里人。
而城里人,在大家的印象里就比农村人有钱。
所以,温暖只拿定量的工分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大家前后一联想,倒是也想通了温暖的打算。
只是,这让一直关注着女知青的大娘们就看不入眼了。
现在下乡都成了常态,所以村里也有盼不到回城的知青与村里人成家。
女知青嫁人是想有人帮衬着自己干活,而男知青呢,则是有老丈人一家帮助,在乡下的生活也不会那么累。
所以,一来二去的,村里就有不少知青与村里人结婚生子。
等温暖这一批知青到来后,村里有心的大娘们就开始观察着他们。
有想嫁女儿的,也有想娶儿媳妇的。
其中,温暖这个每天下地干活的人就让不少人关注起来。
这些天的留意,她们大多还是比较满意温暖的条件。
一,温暖能干活。
至少她自己的口粮还是能够挣的出来的。
二,温暖没有家人。
也就是说,她没有后路走。
只要嫁人,她就会一直留在村里生活,不会想着回城什么的。
三,温暖的性子好。
起码,不是那种刺头什么的,让大娘们以为自己日后好拿捏温暖这个儿媳妇。
所以,村里的不少大娘都看重了温暖,就想着等再看看情况,之后就将人给自己家定下来。
结果,现在听到温暖每天都拿定量的工分。
也就是说,只要是生存问题不考虑的情况下,温暖估计是一个工分都不会拿。
那这样的儿媳妇娶回家,那不是把懒汉娶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