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她自己自留地里也有,再买一些细粮,也好让自己吃的好一些。
反正她现在就自己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管好自己就行。
跟温暖一样操作的人有不少,大多都是知青。
温暖虽然力气大,可这分的粮食再加上她自己购买的粮食,数量就不少。
好在村里有板车,温暖便借用了一下,将自己的粮食给推回知青点。
之后,再将板车送回去,让别人搬运粮食。
村里分的粮食,足够温暖自己吃一年的。
好吧,现在还属于人七劳三的分配方式。
七这个是人头粮,成年人和小孩的口粮等级也有差别。
三是按照劳动力赚取的工分计算分粮的。
所以,温暖拿回来的粮食也有不少。
今年粮食丰收,在回来的路上,温暖就听不少知青说,他们到手的粮食,除了自己吃,还可以邮寄回去给家里人吃。
在这个省吃俭用的年代,大家对于口粮的打算是想的比什么都清楚。
温暖看着自己分到的棉花,是比许大娘之前说的多一些。
今年棉花的产量也增加了,大队长他们讨论后,就将交过定量棉花数额后剩余的棉花都给拿出来分给村里,不留一点库存。
棉花这个东西,在这严寒的北方是十分重要的保命神器。
所以,就不跟粮食一样,收起来还能放几年当陈粮使用。
不过,大队长就算是分棉花,也没有全部都给分了。
去过该分的棉花数量,剩下的棉花都让村里人给换走了。
而温暖也趁机,给自己多换了几斤棉花。
不过,这些棉花现在还不能做出成品,还得先弹棉花,之后才能够使用。
毕竟地里的棉花才摘回来,棉花里的杂质比较多。
哦,说不定还会有一些虫子之类的。
所以,温暖将棉花先放在一旁,开始收拾东西。
粮食这些,除过近期吃的,剩余的粮食都是要存在地窖里。
现在家家户户都分了粮食,碾谷场现在都排不上队。
所以,温暖也就不过去凑热闹了。
等到人少的时候,她再拿着自己的粮食过去就行。
之前看地窖空,温暖就去山上捡了不少山货往地窖里存放。
后来看那点空间,放点东西就放不下了,温暖怕一些粮食被长时间压着挤压坏了,就做了些支架搭在地窖里。
又弄了些木板出来,搭在支架上,分层后就可以放不少东西。
两个地窖,能够储存的空间就增大了不少。
留一个站人的位置,就可以让温暖够到每层存放的物品。
温暖将一些粮食拎到地窖的时候,就见不少知青也来到地窖这里,忙着往里面放东西。
大家看到温暖来,也都笑着点头。
说起来,他们在心底也感谢着温暖。
要不是之前有温暖提议挖地窖,他们这些分到的粮食就得放在房间里。
一些粮食还好,能够放的住。
可一些粮食对温度和湿度就比较讲究,尤其是土豆和红薯,冬天放在室内,肯定会发芽。
有这么个地窖在,他们今年的粮食就可以储存在这里。
也不怕自己几个月后没有粮食吃。
而老知青们,他们分到的粮食可比温暖他们多一半多。
所以,他们这会儿在地窖里进进出出的,运下去不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