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温暖这辈子的目标,再怎么也要给自己买个大房子。
就单间这样的空间,对温暖来说还是太过憋屈了。
没条件还好,等之后有条件了,她肯定是要让自己舒舒服服的过好每一天的。
这么想着,温暖已经在心里规划自己的未来住房了。
当初在报志愿的时候,温暖都报的京市的。
虽然吧,她也知道,日后海市也是华国的一线城市。
可是,在八九十年代,全国的经济相差不大。
去哪里读书,也没什么区别。
何况,温暖前世就是北方人。
她怕自己适应不了南方的气候,到时候去南方读书也是受罪。
要是之后实在是想去南方,可以找时间去旅游。
要是觉得合适,可以定居。
要是觉得不舒服,就可以及时撤离。
所以,温暖的大学志愿,都报的京市。
现在,就等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了。
就是不知道,她的高考分数够的到哪一个大学?
年前温暖没去公社买东西,她在高考后已经将自己需要的东西都买了。
再说,她打算等过年后就拿着录取通知书离开大青山村。
所以,也就不给自己添加东西。
今年分的钱,她也没怎么花销。
至于粮食,温暖有去地窖里看,还有不少。
温暖想着,等自己走的时候,可以将没吃了的粮食跟村里人换钱票。
最近村里,最受欢迎的就是邮递员。
每次对方来村里,都会被看到的小孩子们高声呼喊:“邮递员叔叔来了,邮递员叔叔来了……”
这喊声就跟警报一样,瞬间就能够叫出来不少人。
等有一次,村里的一位高考生拿到属于自己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整个村里的人都在沸腾。
之前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人都是知青,村里人虽然羡慕,可也理解。
毕竟城里的生活环境比村里好,知青们看的书也比村里娃娃们多。
所以,对方比自己孩子更有学问这个想法,都在大家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了。
结果现在呢?
他们村里娃娃也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上大学,怎么不让大家激动?
大学生,那个让村里人羡慕的称呼,现在也能够用在自己娃娃身上了。
这样的话,那是不是表明,他们这些村里娃也可以去争取,努力上大学了?
现在有了个现成了标杆,村里人出门聊天,三句话都会拐在他们村的骄傲上。
是的,就是骄傲。
他们村土生土长的大学生,可不就是他们村里人心中的骄傲嘛。
赞美骄傲之后,就是警醒自己家的娃,让他们好好跟着对方学习。
现在高考都开放了,日后上大学的人肯定会更多。
这几年,村里的娃娃都有上小学。
本来一些人家想着等小学读完就不让孩子继续读书了,只要识文断字,不当个睁眼瞎就行了。
村里人嘛,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结果呢?
现在这明晃晃的例子摆在那里,村里人看着眼热的很。
所以,也在心里打算,之后会继续送孩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