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通知四令首后,钟离获早早等在了会议室,这还是第一次,大家坐到新建成的墨家办公楼的大会议室里开会。
钟离获看着四面用石灰粉刷过的洁白的墙壁,再看看当中一张椭圆形的大会议桌子,还有桌子前一圈,坐上去很舒服的,叫椅子的东西,心里五味杂陈。
“确实坐起来是很舒服,可是这……真的没有违背墨家宗义么?”钟离获有点吃不准:“但好像真的没花一分钱,应该还是在节用范围之内的吧。”他这样安慰着自己。
就他想得出神的时候,曹云,杨尚,许大,颜硕四人前后赶到,各自找了个位子坐下。
看着人到齐后,钟离获抛开还在纠结的节用问题,首先发话了:“离秋收还有二十多天,可是粮食已经告急。今天召齐大家来,是想商议一下,建房的事,得暂时停下来了。
眼下急需解决的是吃饭问题,然后紧接着就是秋收的大小事宜,所以,建设的事,只能往后拖一拖了。”
没粮食这个问题,颜硕真没想过,因为他也没进过那个存储钱粮物资的仓洞。按他想来,墨家大本营,怎么也得存着足够的粮食的。谁知道,这才几个月就没粮了。
“还能坚持几天?”颜硕见其他三令都不说话,只好先问。
专管钱粮的是玄武令杨尚,听到颜硕问起,杨尚连忙回答:“由于有了颜令首那个发酵面粉的技术,我们已经多坚持了将近十天,但之前一直忙着房屋改造的大建设,掌门就没让我说,事实上……顶多只有五天粮了。离收获还有二十多天,所以,至少要解决半个月的粮食才行。”
“距离较近的淮阴城三个商铺呢?他们有没有办法解决一些?”曹云问。
杨尚摇了摇头:“两个月前那批粮食就是他们运进来的,一共一百石,可这近五百张嘴吃饭呢。而且颜令首说建房需要出大力,每天要吃三餐,所以……”
颜硕一听,觉得自己真是不了解情况,有点瞎指挥的味道了:“每天三餐,需要多少粮食?”
杨尚说道:“需要十二石粮。”
颜硕摸着下巴想了想:“淮阴不是个大城么,三个商铺在经营什么东西呢?”
杨尚回道:“就是经营一些我们编的草鞋,草帽,蓑衣,竹器之类。每年可得利十数万钱,只是如今,这粮食涨价太快,石米一千六百钱,石面也要一千二百钱,还有上涨的趋势。所以,十数万钱也买不到多少粮啊,一百石粮已经是他们经营一年的所有收入买的了。”
“前段时间,我们烧水泥的时候,我让宗能制作了三个小窑,烧了一匹瓷器,应该能卖些钱。既然之前的商铺是经营鞋帽竹器的,能不能运一匹出去卖了换粮食?”颜硕说道。
“瓷器?”众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因为在汉代以前,秦朝时期,虽然已经出现了各种精美的陶器,甚至彩陶,但由于工艺,胎料,温度等问题,硬陶,甚至彩陶的工艺虽然都很先进了,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还没有出现,否则,秦始皇的兵马佣就不是陶佣了。
而颜硕曾在一家瓷器厂打过半年工,对瓷器简单釉料的调制,及瓷器烧造都很了解。在建房时,领着三宝在岛上到处转,发现岛上有大量极好的瓷泥,于是空闲时就让宗能建了三个小瓷窑。又用黄泥混合煤粉,制了些蜂窝煤,试烧了六窑,烧成了一百多件瓷碗,酒壶,瓷盘之类的东西。
七百度的窑温可烧成陶,一千两百三十度的温度,才能瓷化。之前烧陶多是木柴所以,窑温达不到,烧出的只能是陶器。就算是偶尔烧出瓷化的器具,也是很粗糙的原始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瓷器。
当时烧成功了后,由于忙着建房,颜硕就把这事给放在一边了,想着等大建设完工后,再来理这事,现在不得不停工了才想起来,其他人自然是不知道了。
“让宗能拿几件过来给大家看看吧,在他那里放着呢。”看到众人一副不明白的样子,颜硕说道。
钟离马上让人去找宗能。趁着这个时间,颜硕又说道:“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这里四面环山,外面就是那么大个湖,山水都有,难道就没有吃的?”
“有是有,山上有些野兔,野獐之类的动物,可是打不了那么多。”杨尚说。
曹云说接道:“湖里的鱼平时也有弟子驾船打上一些,但也不能当主粮呀。”
“多买油盐,少买米,捕鱼打猎,虽然表面上看,不能当做主粮,但大家肚里油水足了,就会少消耗粮食,也变相地等于补充了粮食。眼下这种情况,还是应该招集人手,打些鱼的。”颜硕说。
钟离获想了想,觉得也有几分道理:“那好,明天开始,分派三十名青壮,进山打猎;三十人入湖捕鱼。”
这时,宗能也到了,抱着几件瓷器进来:“颜令首,是这个吗?”
颜硕点头道:“就是这个,你轻点,把它们放到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