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硕坚决推辞,黑狼他们也在一旁劝说,韩信这才放弃了。
他端起水杯喝了一口,然后说道:“按刚才颜大哥所说,张良他们已经在实施刺秦计划。就算失败,秦始皇肯定也会恼羞成怒,一面加大力度宣扬他自己的丰功伟绩,一面加大对百姓的奴役,进一步激起天下百姓的不满,离最终的暴发,只怕不远了。
如果刺杀成功,那就更不用说了,按颜大哥所说,结合如今各地民怨。只怕一但成功,就会天下风云骤变,现在就养兵,练兵的六国后裔,只怕已经不止一家了,我们也得抓紧时间训练才是。”
颜硕说道:“不错,至少项家肯定是已经在暗中招兵买马了。”
“哪个项家?”韩信问。
“楚国贵族项燕之子项梁,项羽他们。”颜硕说道。
韩信脸色一变:“他们也准备起事推翻大秦?”
“怎么?是不是想去投他们?”颜硕知道韩信开始时是最先跑到项羽那里的。
韩信摇头道:“信岂是那无信之人,既然答应了颜大哥留下来,就绝对不会走的。”
颜硕不信,你如果是那样的人,怎么得不到重用后,就跑到刘季那里了?最后还十面埋伏,把项羽给弄死了。还有,你要是忠义,为什么刘季最后要让人用布把你蒙上杀了?
当然,这些都是史记上写的,写史记的司马迁可是汉朝人,也不排除为了大汉颜面,把韩信抹黑的情况。但这时,用人不疑,颜硕说道:“我信得过韩信兄弟是诚信之人,名字里都带着一个信字呢,怎么会不讲信承诺?”
韩信笑道:“还是颜大哥最了解我。嗯……”韩信想了想说道:“如果是楚国贵族项燕的后代,那我们可能就麻烦一些了。”
“是的,毕竟项燕虽死,但他曾是楚国大将军,而且是战死的,楚国百姓对项家的好感不减,一但项家举旗。楚国各地千千万万百姓,必然纷纷拥护响应。转眼间就能成就极大的名头和威望。”颜硕边想着历史上的项氏叔侄起义的经过,边说。
韩信点了点头:“所以,如果韩国想要得势,就要抢先举事,拔得反秦第一军的名头;然后,再有能攻善战的兵马,先不要打大战,就打几场小胜,占有自己的一块地盘,稳住局面;再善待领地内的百姓,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看准时机,一击而胜。
毕竟,韩国是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就算没有灭亡之前,实力也不强,其名不显于天下,其威不能服群雄,不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很难成事的。”
颜硕也觉得有些道理,不过韩信说道这里时颜硕突然问:“韩小兄弟姓韩,应该也是韩国人吧?”
他这么问是因为古代姓氏并不复杂,韩信既然姓韩,那要么就是祖上是韩国人,后来逃难或是避疫原因逃到楚国定居下来的,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自己的国家,改姓韩;要么就是韩国王公贵胄,以爵示姓,以出身示姓之类。
韩信穷到没饭吃,还拿着那把剑,可见他舍不得典当,那根本是祖传的,代表身份的东西。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剑可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而且那是身份的象征,买得起也不能随便佩的,所以,颜硕才有此一问。
韩信听到颜硕的话,久久不语,过了好一会,才仰头向天,尽量让自己的眼泪不会流下来,哽声说道:“是的,信之祖父乃韩虮虱,本是韩襄王仓之二公子。
据父亲说,祖父文武兼备,材质过人,深得韩公族拥戴。但也因此,被楚国索为质子,送到楚国当人质。
韩襄王十二年,祖父的兄长韩国太子韩婴死后,公族长辈欲迎回祖父韩饥虱为韩太子。而且楚国也同意放人,送祖父回国成为韩太子。
但是祖父之弟韩咎在国内用阴谋,使魏王、齐王领兵到韩国都城外,强迫襄王韩仓立韩咎为太子。
祖父一心为韩国着想,不愿韩国因此陷入内乱,于是自愿放弃了返回韩国成为韩国太子,重新返回了楚国。盼望着齐魏退兵后,韩国能接自己回去,还一直教导父亲武技兵法,希望有一天能返回韩国,为国效力。
只是,直到祖父死去,韩国也没有提起接祖父回国的事。祖父给父亲取名臣颜,意思就是让父亲睁大眼睛,看清韩咎的真面目。”
“哦,原来如此。”颜硕知道“臣”的古代有瞋目直视的意思,是个象形字,开始的甲骨文上,臣字就是一个怒目而视的面孔。
韩信将头扭了过去,不愿让颜硕看到他流泪的眼睛:“信自幼得父亲传援兵法战策,也希望有一天能重返韩国。父亲给我取名信,就是做人要讲诚信。
祖父的弟弟韩咎,曾许诺过,等齐魏退兵后,就派人来接祖父回国。可是,他争得了太子之位,并最后成为韩国国君,却忘了自己的承诺。再后来,韩国突然之间就被春国灭了……”
颜硕越听越是吃惊,原来韩信真的是韩国贵族,而且还是皇族出身。怪不得连饭都吃不起的人,还识字,懂兵法战策?史记中记载韩信出身平民,颜硕就不太相信。古代不是现代,人人都能识字,人人都能读书。
特别是兵法战策,更不可能随便一个人都能得传的。如此推敲,汉朝人司马迁写的史记也真的不一定百分之分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