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夏黎斩钉截铁。
“为什么?”
夏黎又长长的叹了口气:“怕你做不到。”
傅明晖收紧了手的力度。
天气回暖,春耕开始了。
虽说城里和乡下不同,但是傅明晖的工作还是需要去实地查看的,隔三差五的就有一天不回来。
夏黎也没多想,她能想到的简易工具都给他了,国运都添加三点了,肯定是有作用的。
“你最近老是很晚才回来,是不是单位出了什么事?”姚兰忍不住担心的问道。
夏黎这种加班惯了的人没感觉,但这时候大部分人上下班的时间都很固定,尤其是他的单位主要还是负责一些政策传达、理论指导的问题,没道理加班这么勤。
“最近开会比较多。”傅明晖回答道。
春耕是大事,去年插秧机就投入生产了,还有播种机也是要在最近试行的,结果怎么样需要点时间才能看到。
领导们自然是想试行成功的,但也担心失败,失败了又是半年的时间。
“现在我们整个云市的化肥产量都供应不上来,下面提需求,上面压任务,我们也就是陪着开一些大会。”
开会也不全是农机局的事情,而是各个部门一起开会找解决办法,也没谁自己这边的话说完了,就直接走了。
现在也只是比前几年要好些,也就是能吃饱而已,所以粮食生产永远是重中之重。
姚兰以前也不懂乡下人种地的事情,虽说男人的工作与也是这一行,但并无实际关联。
只在女儿下乡之后才知道,做农民的苦究竟是什么模样。
这时候的化肥本就不多,效果也远远赶不上以后的效果,但是能用上化肥就能提高粮食的产能,同样的一亩地就能产出更多的粮食。
除了无限的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化肥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对啊。
夏黎想到了有一年的采访,那时候华国已经改革开放很多年了,但是化肥的产量并没有上去,国外的进口价钱又昂贵。
有个民间大佬研究一个适合华国老百姓生产化肥的法子,简单、便宜、产能都还凑合,虽然质量与进口的比有差距,但有这么多优点加持,很快就推广到全国。
虽说后来随着国家科技的进步有更多更好的方式,但现在国内的化肥生产水平还不行,生产产能根本就跟不上生产的需要,有总比没有好。
化肥的种类也有很多种,这种法子只能生产其中的一种,若是她能把这个法子应用起来,至少能很大程度缓解国内此类化肥的紧缺。
种地太苦了,这个她在乡下很短的时间就亲身感受到了,若是能提高粮食产量,至少下乡的人也能吃饱肚子。
只可惜法子她只记得个开头和末尾,中间是什么都忘记了。
“小明,你就没有模糊关键词检索功能吗?”夏黎表示嫌弃。
系统已经被嫌弃惯了,“抱歉,这需要系统升级之后,或者宿主掌握特殊技能才能获得。”
夏黎眉头紧皱:“那需要获得什么技能才能获得呢?”
系统:“功能附加随机生成哦。”
夏黎……我见了你的鬼。
聪明的办法不成,就只能用原始的办法,夏黎将那个时候所有的《农业革新》期刊全都买来。
好在是月刊,她记得大概的时间,只用在36本期刊里面找相关的报道。
她有空就在老房里面找,倒也没花太多的时间就找到了。
找到了人家一个采访也就说两个亮点,不可能把所有详细的过程都说出来,更何况还需要配套设施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