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由捂着脸颊,难以置信地看着父亲,委屈满面。仅仅是这么一说,父亲怎会如此震怒呢?这太过分了吧?
“不论是在太子面前还是私下里,决不能对太子有任何不敬!” 李斯双眼通红,愤怒地质问道。他的右手还不由自主地握住了腰间的剑柄——这个举动显然是他在面对极大压力时的习惯性动作。
李由见状吓得不敢再顶嘴,忙应道:“孩儿明白!”
“一定要谨记为父的教诲。”
尽管心里不解,为什么父亲对于这位尚未继承皇位的年轻人竟如此畏惧。想当年,父亲和他讲述始皇帝的时候何尝不是侃侃而谈?甚至偶尔也开开玩笑。但是现在因为太子的一丝埋怨便遭此对待……
“你懂就好!”
“要是以后你再有半点对太子殿下不敬,休怪为父心狠。”李斯怒声厉色道。
太子不像始皇帝那般宽容,一点不合心便能大兴波澜,甚至诛连全族。所以李斯的叮嘱,完全是出于全家安危考虑。
“孩儿明白了。”
“我一定谨记在心。”
李由虽然点头答应,但仍然觉得难以理解,为什么太子会引起父亲这样的恐惧?
不过,经过刚才父亲的严厉警告和实际行动,他知道这件事绝不容小觑。于是他忍住脸上的疼痛,连连承诺改过,以免家族招致大难。
李斯深知儿子的固执性格,“虽你刚强坚毅,对大秦衷心可鉴日月,却不通世故圆滑。”这次陪同太子左右,如不调整心态与作风,怕会给自己和李家带来灭顶之灾!
“希望你能够领会我的苦衷。”李斯叹了口气,心中满怀忧愁。 之前的打骂也只是为了让儿子深刻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和严重性罢了。
他这么做,就是为了磨炼儿子的性子,避免他在太子殿下面前不会应对、措辞不当而惹怒太子。因此,刚才才对他异常严厉。但一想到大儿子那急躁的脾气,李斯最终无奈地摇了摇头。
性格不是一日就能改变的,指望短短时间能让这个鲁莽的儿子变通,并不现实。于是他决定不再一味责打,而是静下心来好好与儿子谈一谈,讲明其中的利害关系。
自从府邸被包围以来,他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包围当夜,他还以为只是太子在唬人,断然不会真的杀了众位大臣。否则,朝廷如何运行?天下又怎能安定?
然而第二天早朝时他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这位九公子根本就不是在虚张声势,而且确实敢动真格!
一个早朝之间,便有十个官员满门抄斩,这令他也顾不上回家了,全心投入到替太子办差的任务中去,生怕完不成任务招来灭门之祸。
第二次回家,是前往东郡之前。当时他简单交待了几句,提到皇帝立九公子为太子,大秦将有大变化。说完匆匆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