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旦这天,何宇柱早早带着妻子雯丽和女儿何雨雨,三个人各自骑着自行车出发了。
车篮里装着几个食物袋子。
路人见到这一家人,不由得感到羡慕。
贾张氏在一旁唠叨不停,但贾东旭和秦淮茹已经习以为常,不再在意。
贾家生活还算宽裕,因为贾东旭的工资较高。
而易忠海望着那些食物袋,心里打起了主意,觉得何家的日子过得不错!他虽然是厨师,也能搞到一些粮食,但这样搬东西出去总觉得不太妥当,邻居们的看法又如何?
想到这里,易忠海起身出门,先去看看后院的聋老太太,然后再去找刘家的海中。
与此同时,阎埠贵眼神闪亮,问道:“柱子,你们这是去哪儿啊?”
“当然是岳父家了!”
何宇柱回答:“现在物资紧张,大家一起过节日,凑合点东西也能过个好元旦。”
“哦,都是你自己带来的啊?”
阎埠贵心里有些不舍。
“三伯,您别这么说,我也只是尽点孝心而已!”
何宇柱笑了笑,“不说了,中午还得回去做饭呢!”
说完,一家人便骑车离开了。
何宇柱不会给阎埠贵太多好处,偶尔给一点儿就行,正如俗话所说,“升米恩,斗米仇”
。
此时,文家非常热闹,大姐一家、二姐一家也都来到这里。
因为在这里吃饭品质好,还能省下一些食物供婆家使用,大家也不拘束。
当何家三人抵达时,气氛更加热烈了。
这次,何宇柱带了不少物资,自然成了大家的焦点。
何雨雨则去找其他孩子玩耍,何宇柱和雯丽则留在屋里陪老人聊天。
二姐文慧在供销合作社工作,家境略好一些,但她仍然忧心忡忡地说:“不知道明年会怎么样,现在我们供销社的库存也很紧张。”
“明年可能会更难,”
何宇柱说,“但不必担心,如果哪家不够吃,尽管来我家拿,一次少拿点就好。”
“不要再引起别人的嫉妒了,我和雯丽会尽量过来住,还是在家里舒服,独门独户,吃起来也更放心。”
母亲问道:“你们单位里的人过得怎么样?”
何宇柱回答:“大多数人都能勉强度日,虽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至于饿肚子,毕竟是京城四周,靠着东北地区的支援。
不过目前供应有限,有些物资还没完全到位。”
他又补充说:“但旱情可能还会持续,家里得多留心,不要太大方了。”
二姐文慧赞同地说:“宇柱说的对,生活过于舒适会引人注意。
最近市面上总有人被抓,我们要小心行事。”
一家人讨论了一阵当前局势,到了上午十点,何宇柱带着三位妹妹开始准备午餐。
中午,大家一起享用了一顿丰盛的饭菜,何宇柱还带来几瓶酒,男士们围坐在一起痛饮畅谈。
这个新年,充满温馨与满足……
在另一边的一处传统四合院里,易忠海走进了刘海中家中。
“老刘啊,眼看元旦过去了,春节也要到了,可家家户户现在都不容易啊!”
刘海中有些不解:“你是说?”
易忠海直奔主题:“我发现何宇柱家过得不错,肯定有门路,也许我们可以请他帮忙,给我们弄些粮食回来如何?”
这一提议立刻引起了刘海中的兴趣。
一想到家中三个年轻人要消耗大量食物,刘海中的心动了,“这倒是个办法,我赞同。
只是,他肯帮忙吗?”
“他是厨师,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缺食物,肯定有什么办法。”
易忠海分析道,虽然具体方式还不得而知。
“我们为什么不找他商量一下?”
刘海中非常积极,“那我们今晚就开个会讨论吧?”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何宇柱和他的家人外出了,”
易忠海提醒道:“不妨等明天下班后,再把大家叫来吧!”
“我会去找老阎商量一下。”
“好!”
看着易忠海离去,长子刘光齐表达了疑虑:“父亲,这事恐怕不会那么简单吧!”
自从何宇柱在家树立了威信后,他就很少和其他邻居打交道了。
刘光齐的担忧并没有动摇刘海中的决心:“何宇柱就算再能耐,也不可能对抗三位德高望重的人。”
“他怎么能一个人抗衡整个大院?”
刘光齐轻蔑地回应:“谁不知道他的身手了得?”
然而,刘海中冷笑一声:“他真的敢这么做吗?”
易忠海转向院子的另一边,“老阎!”
阎埠贵听见声音转过身来,“哦,老易啊!怎么还站外面,不觉得冷吗?”
易忠海开门见山:“有件事想和你商量。”
“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阎埠贵对这位老朋友突如其来的要求感到意外。
易忠海接着说:“你也知道,如今的形势不太乐观,再加上快过年了,每个家庭都在发愁……”
“柱子有没有办法找到一些粮食?让他分给大家一点,让大家过个好年,你觉得怎么样?”
阎埠贵眼睛猛地一缩,心里想:这是什么馊主意?这不是坑人吗?何宇柱去哪儿弄粮食?
“老易,你说柱子能弄到粮食,这些粮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为什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听到?”
阎埠贵当然不会答应,因为他和何宇柱的关系不错,每个月都能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果支持易忠海,这些好处可就没了。
为了点粮食得罪何宇柱?阎埠贵可不是傻子!
“这我哪里知道?”
易忠海说,“不就是准备明天问问他吗?”
“老易,你这么一说,岂不是暗示柱子去偷工厂的粮食?”
阎埠贵皱起眉头,“你要毁了他不成?”
“当然不是了,柱子怎么可能干这种事?”
易忠海不高兴地反驳道,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想法。
这次他打算让何宇柱出粮食,一方面是为了展示一下自己作为长辈的能力,毕竟现在每家每户都过得不容易;另一方面,何宇柱从来不愿与院子里的人交往,连他妻子和妹妹也是这样,近几年连后院的老太太那里也不去了。
易忠海一直在院子中推行自己的理念,所有人都很认同,唯独何宇柱一家不买账。
这样怎么行?
特别是以前何达清去世的时候,何宇柱当晚就像变了个人。
这件事让易忠海一直耿耿于怀。
当初何宇柱傻乎乎的,现在却变得聪明多了。
这些年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如今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