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安县境内有一个长江分洪区。万里长江险在荆江,1953年,我国在这里建成了着名的荆江分洪闸,它是荆江分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构成包括进水闸 (北闸)、节制闸(南闸)和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纪念亭等
它是我国建国后建设长江中上游的荆江分洪主体工程之一,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在荆江分洪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30多年来荆江分洪闸是保护荆江大堤防洪工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荆江河段较大和特大洪水危害的重要保证。荆江分洪工程进洪闸、泄洪闸分别有54个孔和34个孔,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工程雄伟,规模庞大,设计造型独特;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虽然是现代建筑,但造型美观、风格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荆江分洪闸——进洪闸,是荆江分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北闸。共54孔,全长约1054米。设计分洪进洪流量为7700立方米秒。
1954年,长江出现罕见的全流域组合型大洪水,荆江大堤、江汉平原、以及下游重镇告急。荆江成为长江抗洪的主战场,郡安成为荆江抗洪的前沿阵地,为有效削减洪峰,降低水位,减轻了下游湖区洪涝灾害,保护了湘鄂两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央决定实施荆江分洪,进洪闸三次开启分洪,最大进洪流量7760立方米秒,总计分洪量125.9亿立方米,降低松江市长江水位0.96米。为确保荆江大堤、江汉平原 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是这么一个重要的北闸,卢杰居然能从这里,联系到100吨抗洪抢险后,用剩下来的零号柴油。对于此事,虽然黄一彪的检举揭发材料与卢杰的交代材料上都说明了最后是不了了之。但是,卢杰交代的材料里说:他的确是实实在在地见到了来人给他看过的:可以提供100吨零号柴油的证明书,上面盖有“荆江分洪工程南北闸管理处北闸管理所的公章”。
老田和江春生表示一定要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说不定还能帮北闸的管理处挖出一两个胆大包天的害虫。
荆江分洪工程南北闸管理处北闸管理所,就在松江市区对面的长江南岸。老田和江春生已经打听明白,在松江市的江边2号码头,就有每小时一趟的小型客轮,往返于长江南北。
老田和江春生从松江市玻璃厂离开后,转了两趟公交车,步行了半个小时,最后翻过长江大堤,找到了2号码头。
2号码头是一座用青石板铺成的平台,看起来很古老,平台上有两座栈桥伸向浮在长江边的一个方形的大趸船上,趸船的外侧靠着一艘三层楼但并不大的长江客轮。客轮的船身呈现出深蓝色的光泽,船首和船尾分别写着“松轮1号”四个金色大字。客轮的甲板上,船员们忙碌地搬运着货物和乘客的行李,不时地传来船员们的呼喊声和机器的轰鸣声。
码头的周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码头上停靠着许多车辆,有货车、客车、三轮车、人力车等。很多车上都装满了各种货物,客车里坐满了乘客,各种车辆在码头上来回穿梭,接送乘客。码头的周围还有许多小吃摊和商店,小吃摊里卖着各种美食,商店里卖着各种日用品。
时间已经接近下午一点,江春生和老田都还没有吃午饭,他们询问了一下开船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
江春生和老田决定先在附近找个地方吃饭。
他们走进一家小吃店,点了两碗面条。
“老板,这船是开到对面什么地方呀?”江春生一边吃一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