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比试结束后,稍作休整了一番,紧接着便迎来了备受瞩目的第三场比试——魏婴对阵聂明玦。此二人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从一开始便难分伯仲。他们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一时间难决高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体力消耗过大,魏婴逐渐在力量方面显露出劣势。尽管他拼尽全力苦苦支撑,但终究还是因力有不逮,惜败于聂明玦之手。
当第四场比试来临之际,全场气氛再度被推向高潮。此番上阵的是蓝湛与温旭,相较于前三场的势均力敌,这一场却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蓝湛宛如闲庭信步一般轻松应对着温旭的攻势,其招式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令人叹为观止。没过多久,胜负已定,蓝湛以绝对优势轻松击败温旭,为本轮比武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赢与输对于魏婴和蓝湛而言,不过是他们无数次对练中的普通一环罢了,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大的情绪波动。然而,这场比试对于温若寒和青蘅君来说,意义却截然不同。
原因在于,在这次较量中,魏婴和蓝湛所施展的剑法并非源自岐山温氏或姑苏蓝氏,而是由时影和谢允传授。这使得温若寒和青蘅君心中颇为不快,感觉有些别扭。
几乎是同一时刻,温若寒和青蘅君都暗自下定决心,要把自家门派的剑法——岐山温氏剑法和姑苏蓝氏剑法,传授给魏婴和蓝湛二人。
可实际上,青蘅君并不知晓,蓝湛本就精通姑苏蓝氏的剑法,而且其造诣已然达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境界。只不过,在今生,蓝湛未曾研习过姑苏蓝氏的剑法,平日里所学皆是来自师父和师叔的教导。所以,在此次比试当中,蓝湛别无选择,唯有运用师父和师叔所授之剑法应敌。
然而,就算蓝湛已然把姑苏蓝氏的剑法修炼得登峰造极、臻于化境,但当面对自家父亲亲自传授之时,他依然会全神贯注地聆听教诲,并满心期待能从青蘅君的言传身教之中获取更多精妙之处。
与此同时,温若寒与青蘅君亦未曾令魏婴和蓝湛感到失望。就在他俩比试过招结束之后,仅仅休息了短短一刻钟的工夫,温若寒和青蘅君便心有灵犀一般同时迈步走向魏婴和蓝湛所在之地。甫一靠近,二人二话不说先是对魏婴和蓝湛大肆夸赞一番,赞其天赋异禀、根骨奇佳等等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待赞扬之声稍稍停歇,温若寒和青蘅君方才话锋一转,表示要让魏婴和蓝湛分别研习岐山温氏的剑法以及姑苏蓝氏的剑法。听闻此语,魏婴和蓝湛几乎是同一瞬间将视线投向了站在一旁的时影和谢允,那眼神仿佛是在征询身为师父和师叔的他们对此事的看法及意见。
当魏婴与蓝湛那两道视线投射过去的时候,时影和谢允表现得十分淡定从容,仿佛对此早就心知肚明一般。只见他俩毫无迟疑地迎着魏婴和蓝湛的目光微微颔首示意,用这种方式表明自己无论魏婴、蓝湛做出何种抉择,都会给予坚定的支持。
获得了师父和师叔如此明确的肯定之后,魏婴和蓝湛彼此对视一眼,然后便毅然决然地点头应下了温若寒以及青蘅君想要传授他们剑法的提议。然而,此时的魏婴和蓝湛却全然未曾察觉,就在他们二人把目光转向时影和谢允之际,温若寒与青蘅君已然不动声色地将他们之间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但即便知道,魏婴和蓝湛也依旧会征求一下师父和师叔的意见,因为,他们已经拜师他人,要学习其他的剑法或心法,都需要让师父知道。
同时,也是想让师父为他们参考,他们学习其他的剑法或心法是否有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