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过后,风来便随佑沅道长,住到了后山的道观里。
而石头在一番纠结过后,还是选择了留在村中,继续做他的世俗之人。
风来虽然不是很能理解,却也尊重他的选择。
毕竟俗世万千,各有参差。
有人看重钱财,有人看重权势,有人看重能力,自然也就有人看重承诺。
之于少年,在父亲死的那刻,便自动接过扁担,成为了这个家里新的‘父亲’。
一念千山障,一念白云间。
见识和认知限制了他的思维,也就困住了他的脚步。
而对父亲的承诺,便是他此生唯一能够修行的‘道’。
若是强行将其推上别的道路,违背了誓言。
那么他的‘道’,或许会一点点慢慢扭曲.破碎。
他的人生会变成怎样,会产生什么因果,都不是身为过客的风来,可以承担的。
而少年的选择,也给了风来额外的启发。
从他第一次看见师父,看到他身上与众不同的正阳灵气后。
风来便意识到,入世二字的真正意思。
在他前世,人们有一句老话:‘入乡随俗,落地生根。’
他既然入了这方世界,是不是就该将自己融入进来。以这个世界的准则生活,修行。
让自己在这方天地之间扎根,生长,反哺,留痕。
等到最后回归,才算是真正的经历了一次不同的人生。
所以风来将自己,完完全全的变成了一张白纸。
他试着摒弃掉前世的功法,传承,认知,拜佑沅为师后,跟着他修习这个世界的道家功法。
即便认识这个世界的文字和药草,也耐着性子重新习字,学医。
内修心法,外炼筋骨。
因为道观只有他们师徒二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还学会了烹煮和裁剪缝纫。
正所谓,山止川行,风禾尽起,志之所趋 无远弗届。
此后的几十年间,风来便一直留在山中修行。将属于自己的一点灵光,修炼至一轮暖阳。
最开始的几年,经过师父允许后。
每年他都会在冬至时,搬回家中,陪着独自留在家中的哥哥,住到开春。
这期间,他会教哥哥认字,学一些简单的,可以外传的养生功法和拳脚功夫。
学功法,是哥哥的儿时梦想,是风来作为困住他脚步的,一点小小补偿。
也可让哥哥在自保的同时,有一些其他的求生选择。
而养生,则是因为哥哥当初祈求时,要将寿命分给风来一半的誓言。
此间能够修炼,那说不定誓言也会应验。
风来便害怕没有死成的自己,会不会真的分走哥哥的寿命。
一个凡人,即便长寿,也最多不过百年。
一半的寿命,区区五十余年,如何能看到家族子孙繁盛。
所以,为了哥哥的‘道’能够圆满。
学识,力量,寿命,这些对人生有利的因素,全都不能少。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小童成为了少年,而少年变为了青年。
与风来设想的不同,识字会武的兄长,并没有依靠这些东西,出门闯荡。
他一直留在村中,靠着自身的努力,勤奋,打理着依靠宗族保留的十几亩田产。
在将田地增加到二十亩的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