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
王强提出的建议非常具有可行性。
城里物资丰富,不代表什么东西都有。
农村的中药材和山货,正是城里缺少的物资。
加上恢复中医药地位没有多长时间,药材供应尚未形成体系。
如果这个时候拿一些高级药材当礼物,确实能够获得袁伟的好感。
“赵大爷,您认为我应该给袁伟准备哪些高档药材呢?”
寻思一会,陆远觉得应该找赵大爷商量商量,毕竟赵大爷才是真正的中医,比陆远更加了解药材的特性。
而且赵大爷活了几十年,人情世故方面的经验,丝毫不比两世为人的陆远差多少。
见了面,陆远将事情全盘讲了一遍。
“你这孩子又犯了灯下黑的毛病。”
赵大爷抽了口烟,淡淡一笑道:“王强的建议没毛病,但是方向错了。”
“方向错了,这是什么意思?”
陆远纳闷道。
“你想想看,袁伟才多大,你送什么不好,偏要送人家药材,即使是一番好心,人家也未必会这么想,甚至会认为你是在羞辱他。”
赵大爷苦笑道:“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收了一堆药材当结婚礼物,你这不是摆明说他身体不行吗。”
“哎呀!”
陆远一拍脑门,确实是这么回事。
送礼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既要考虑到对方的脾气喜好,更要考虑收礼之人的身体情况和年龄。
给一个刚结婚的年轻小伙子送材,这就好比给过大寿的老人送钟表。
心是好的,可是意思全变了。
“是我考虑不周,忘了现在的人不待见中药。”
陆远自嘲地笑了笑。
只想着药材放在城里属于稀缺玩意,送几样高档药一定能和袁伟搭上关系。
但是却忘了给年轻人送药意头不好。
更忽略了不是所有年轻人,都能像王强一样信任中药。
突然,陆远脑中灵光一现。
赵大爷刚才说自己犯了灯下黑的毛病,而不是说拜错了神。
也就是说,送药材这件事情是可行的。
只是不应该送给年轻人。
一瞬间,陆远恍然大悟。
“赵大爷我明白了,要送药材,就应该送给老人。”
赵大爷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样,点头道:“王强认可中药,是因为他亲身感受过中药的疗效,换成其他年轻人,未必相信中药具有治病养生的功效,反倒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更为笃信。”
“毕竟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对于中药和中医还是非常相信的。”
“对对对,是怎么回事!”
陆远连忙点头。
中医药有着数千年历史,却在本世纪几度沉浮。
五十年代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破四旧,中医药被列为封建产物,受到了严厉的批判。
从那时开始。
中药与神棍挂上了钩。
一直到最近两年,上面开始重视起中医药,陷入低谷的药材重新回到了老百姓面前。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毕竟戴了近二十年的封建帽子。
这段时间又是新一代年轻人出生成长的日子,像王强,袁伟这样的年轻人,对于中医药始终抱着刻板偏见。
一直到八十年代初,经过上面的大力宣传,老百姓对中医药又产生了奉若神明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