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冷哼一声,脸上写满了不信任:“证据确凿,你如今还敢巧言令色地狡辩?”
赵澜心里清楚,这显然是有人精心策划的阴谋陷害,但一时之间确实难以自证清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平日里与赵澜交情深厚的大臣挺身而出,为他仗义执言:“陛下,赵将军为人正直坦荡,光明磊落,此事必定有蹊跷之处,还望陛下能够明察秋毫,不要被奸人的谗言所蒙蔽。”
胡亥听了,脸上露出犹豫之色,沉思片刻后说道:“暂且将赵澜收押入狱,待朕查明真相之后再做处置。”
就这样,赵澜被无情地关进了阴暗潮湿的大牢。在这狭小逼仄的空间里,他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他深知自己是清白的,但却陷入了如此困境。在牢中,他日夜苦思冥想,思考着如何才能摆脱眼前的困境,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而在大牢之外,赵澜的众多支持者们也在积极地四处奔走活动,试图为他洗清这不白之冤。
就在这时,边境传来了十万火急的战报,匈奴趁着大秦内乱,国力空虚之际,悍然南下,如饿狼般侵犯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胡亥得知这一消息后,顿时慌了神,一时之间不知所措,朝廷中的大臣们也如热锅上的蚂蚁,乱作一团。
有人提议重新启用赵澜,让他率领军队抵御匈奴的入侵,保家卫国。但也有人坚决反对,他们心怀叵测地认为赵澜不可信,担心他拥兵自重。
胡亥陷入了两难的痛苦境地,经过一番激烈的内心挣扎和深思熟虑,他最终决定放出赵澜,让他戴罪立功。
赵澜出狱后,没有丝毫的怨言和不满,他深知国难当头,个人的荣辱得失微不足道。他立刻率领军队奔赴边境,马不停蹄,日夜兼程。
在边境战场上,赵澜再次展现出了他卓越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指挥风范。他沉着冷静,运筹帷幄,指挥军队巧妙地排兵布阵。面对匈奴凶猛的进攻,他毫不退缩,身先士卒,与士兵们同生共死。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军队多次成功击退匈奴的疯狂进攻,扞卫了大秦边疆的安宁,保护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当赵澜凯旋而归,带着满身的疲惫和荣耀回到咸阳城时,等待他的又将是怎样扑朔迷离、吉凶难测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