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处都是托关系找工作的,就连掏粪队,都是好工作了!
而广大的乡下,也变得不一样了,有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知青点配备正式工联络员。
与曾经的历史完全不同,加强了知青点的粮食配给,工作配给,以及新的制度。
严格采取轮换回城制度,确保广大的知识青年能够顺利回城,每年有十五天探亲假期,国家报销一次往返车票。
大型工程不是以公分结算,而是工资,农业工程采用公分加上现金的结算方式,采取新的计分模板。
等于让大量的青年去乡下工作。
停止高考,不停止技校招生,不停止大学招生。
对于大学生的选拔,采用技术工人深造制度,异地考核制度,异常严格。
全国大范围的建设技术学校,培养技术工人。
全国大扫盲,提高全国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
另一边,国家正在积极的兑换外汇,购买粮食的同时,组织人员,深入乡下,处理58年以前的问题。
这样看来,以轧钢厂为核心的四合院,现在就是世外桃源,一大半的人都是铁饭碗,一个人工资能够养活全家。
不用去乡下,易忠海不操其他心,他一个月99块钱,日子过得很好,不过轧钢厂可是有动作。
易忠海带着贾东旭在车间里面干活,大喇叭广播起来,‘为了支援国家建设,晚上下班以后,所有三级工以上工人去二号轧钢车间集合!’
易忠海不知道什么事情,不过车间里面有人打听出来了。
说是要建设三个技校,从轧钢厂里面,选拔工人去做技校老师。
要求三级工以上,六级工以下,和易忠海没有什么关系。
贾东旭就问道:“工资怎么样?”
听见贾东旭问话,易忠海可不敢让贾东旭去外面当老师,而是咳嗽一声,示意贾东旭别问了。
等人走以后,易忠海把贾东旭拉倒一边,小声的说道:“你傻啊,去乡下当老师,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回家一趟,你才三级工,只能当普通的老师,你看看阎老抠一个月才多少钱,你想饿死你全家啊!”
贾东旭一听感觉也对,虽然老师有宿舍住,却架不住家太远了,照顾不了家庭,就算是工资高一点也没用。
下班之后陈伟等人也都出现在了二号车间里面,有人根据车间分发号码牌,陈伟看着手中的456号号码牌没有说什么。
然后就是一组二十人简单的操作,速度很快,别的工厂有可能是精挑细选,轧钢厂可不一样。
轧钢厂一个人都不会选,会找一个理由,技校不办了。
这只是走一个过场。
刘海中站在陈伟等人的旁边,对着一个人说道:“小张,这是一个好机会,要是能够当老师,你就不用这么辛苦了,你技术也不行,我看你五级也就倒头了,当老师反而好一点!”
陈伟听着刘海中的话,知道刘海中的意思,这个师兄的技术不是很行,在轧钢厂没有提升的希望了,反而是去技校好一点。
很快所有人都展示完了自己的技术,大家一起回家。
陈伟一看,好家伙浩浩荡荡三十多人,一起朝着胡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