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请耶律将军别忘了,我大宋也曾几次大败辽国。”
包拯声色俱厉,说得掷地有声。
契丹人威胁这一套在他面前没用,因为他从内心里就不怕什么契丹人。
百官早已怕得要死,对包拯恨得牙痒痒。
这个包拯,简直不知死活,存心想激怒大辽,不让大宋安宁不成?
唯有刘太后,心里对包拯越发赞赏。
要是大宋能多几个这样的朝臣,大辽也不至于如此嚣张跋扈了。
耶律斜轸见包拯态度强硬,不由冷哼一声,朝着刘太后拱了拱手:“敢问太后,包拯方才所言可是大宋的意思?”
刘太后毕竟是女流之辈,心里对兵强马壮的辽国有所忌惮。
她现在若是点头,无异于公开撕毁盟约,辽人南下便是迟早的事。
可若是摇头,那就是向辽国示弱了。
心中辗转片刻后,刘娥才回应道:“宋辽已多年未起兵戈,岂能妄言刀兵。”
“若双方再起冲突,双方生灵涂炭,非哀家所想,亦非大辽所愿见也!”
“和则两利,战则两伤!”
“包拯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州,他的话岂能作数。”
“然而,耶律将军既然输了赌约,就该履行承诺,免失信于天下,损了大辽的名声。”
“倘若大辽不愿履行赌约,大宋和辽国之间的岁币,只怕也得再另行商议商议了。”
听完刘太后不卑不亢的回答,包拯心里都暗暗佩服。
无怪乎她能只剩十几年,还能让大宋朝的朝局一直稳定,且经济蒸蒸日上。
周边的国家包括辽国在内,都不敢有轻视之意,一直不敢言侵犯。
足见刘太后的政治手腕之高,不输男儿。
尤其让包拯佩服的是她对辽国的态度。
想不到她能如此强硬。
耶律斜轸也听出来了,刘太后拐弯抹角的说了半天,不就是和包拯一个口吻么?
想到这里,耶律斜轸道:“太后,兹事体大,外臣实在难以做主,容外臣回国请奏我家太后之意。”
刘太后道:“哀家希望大辽能尽早给予答复!”
“是!外臣告退!”
辽国使团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大殿。
随着他们走远,大宋朝堂之上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大臣全都笑容满面。
多少年了,大宋一直被辽人骑在头上拉屎。
今天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从来没有见契丹人这么狼狈过。
与此同时,包拯脑海里系统提示音也随之响起。
【恭喜宿主破解辽国三道谜题,挫败辽国嚣张气焰,为大宋赢得了荣誉,奖励2000青天功德!】
闻言,包拯啧了啧嘴。
“包卿破解了辽国三道难题,更是以一己之力挫败了契丹人的气焰,真乃大功一件。”
“包卿,你想要什么赏赐,只要朕能办到的,无有不允。”
此时的赵祯就像是吃了蜜枣一般,笑得格外的灿烂。
以前他想赏赐包拯,心里总是被掣肘。
但这次,包拯为国家立了大功。
他想如何奖赏和提拔,那都是理所应当的,包拯应得的,看谁还敢叽叽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