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听后,激动得难以自持:“包大人莫非虚言诓骗咱家?”
寇珠听后,也是喜出望外。
包拯郑重道:“如此大事,本府岂敢虚谈。公公当年忠心为主,冒着灭族的风险将皇上送出宫去,如今正是替李娘娘平反的时候,不知公公可还有当年的胆气和忠义?”
“咱家都快入土的人了,还有什么不敢为的。”
“包大人都能为正义挺身而出,咱家又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若能替娘娘平反冤屈,让皇上和娘娘母子相认,咱家也不枉白活一世。”
“包大人但有什么差遣,咱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包大人说吧,咱家该怎么做?”
包拯心里一阵感动,很难相信,一个太监,能如此大义凛然。
想到这里,说道:“本府现在尚未想到十全十美之策,公公暂且不要伸张,更不能对任何人谈论此事,需要公公的时候,包拯自会联系公公。”
“嗯!”陈琳努力地点点头,眼中含泪道,“李娘娘的冤屈,全仰仗包大人了。”
包拯也点了点头,随即转向寇珠:“寇珠。”
“包大人有何吩咐?”
“你且先离去,不可再滞留皇宫,让太后生疑,本府需要你的时候,自会传唤于你。”
“是!”
寇珠朝着包拯拜了三拜,而后化一道阴风而去。
包拯和陈琳这才离开玉宸宫,出得门来。
此时在门外等候的郭槐,半天不见包拯和陈琳,坐在一张石凳上打瞌睡。
看到两人后,才惊醒过来,笑呵呵迎上来。
“包大人,可查出是何方邪祟作怪?”
包拯心里当然分得清事情轻重,郭槐是狸猫换太子的一角,更是今后破案的关键人物,自然不能将遇见寇珠冤魂之事告诉他。
包拯随便找了个借口,便敷衍了事。
然而,郭槐执掌后宫多年,又岂是那么好糊弄,根本不信包拯所说。
包拯佯装不悦道:“郭总管既然不信,便自己进玉宸宫查上一查,何必又来问本府。”
郭槐吃了一瘪,心里很不痛快,却又奈何不得,笑道:“包大人不是耍笑咱家吗?咱家可没包大人那方面的本事!”
包拯没再搭理他,和陈琳一道回御书房复命。
包拯自然也没告诉皇上是寇珠的冤魂,表示什么都没有。
皇上心里也是半信半疑,若非妖孽作祟,太后为何病入膏肓。
包拯道:“皇上,太后垂帘听政多年,日理万机,更见年事已高,难免多虑,不足为奇,只需好好调养,臣保证不出三日,太后定能痊愈。”
赵桢叹了口气:“但愿真如包卿所言!”
另一边。
郭槐回到太后寝宫,将今日皇上召见包拯,命其到玉宸宫除邪之事说了。
刘娥听后,大惊失色:“包拯去了玉宸宫?为何不阻止?”
她这几日本就被寇珠的冤魂搅得心神不宁。
得知皇上让包拯去玉宸宫驱邪,哪里还坐得住。
她自然也听说过包拯有断阴的本领,若是当真遇上寇珠的冤魂,后果不堪设想……
在她看来,李宸妃十八年前便已经葬身火海,自然不用担心。
她所忧虑的是,皇上知道自己乃是从南清宫过继的养子,而非自己亲生,这些年都被蒙在鼓里,会不会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打击。
甚至有人借助狸猫换太子一事,制造事端,给大宋带来不可估量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