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不要为难三叔,他可是百姓的青天,岂能因孩儿玷污了他的清名!”
就在这时,包勉意味深长地长叹了口气,语气中还夹杂着一股浓浓的嘲讽意味,试图刺激包拯,顾念亲情,放自己一马。
公孙策和展昭听到这里,都感到无语至极。
事到如今,他竟然还在执迷不悟,说这种风凉话,心里只有自己,一点都不替自家叔叔考虑。
不过包拯没有反驳包勉,他有怨气无可厚非。
“三儿,你和勉儿都是吃我的奶长大的呀!”
“在嫂娘心里,你和勉儿一样,都是我的心头肉。”
“你怎么可以为了名声,向自己的亲侄儿下手。”
“你若动勉儿,嫂娘今日便死在你面前!”
说着,吴妙真朝着大堂上的柱子就直接撞了上去。
“娘——”
“嫂娘——”
“老夫人——”
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包拯也是下意识施展出大黄庭,身形一闪,率先抢过去拉住。
吴妙真见没死成,拉着包拯,泣不成声,乞求道:
“三儿,你既不愿嫂娘死,嫂娘求求你,放过勉儿,好吗?”
“我就他这么一个儿子。”
“只要你不伸张,又有谁知道勉儿犯法。”
包拯鼻子一酸。
“嫂娘,并非小弟绝情绝义,没有了人性。”
“小弟也不想他死,更不想让嫂娘失去儿子。”
“可小弟身在其位,不允许小弟有私情。”
“……”
包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吐露自己的难处,更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朝廷不知有多少人要自己死,若是徇私,以后还怎么继续执法?
所以,包拯没有理会嫂娘,毅然决然将包勉下了大狱,嫂娘却是一整天都在以泪洗面。
傍晚时分,包拯又单独来牢房见包勉。
“三叔怎么突然想起来看小侄?”包勉满脸戏谑地说起了风凉话。
“你就这么恨我?”
“小侄岂敢?您可是长辈,又是朝廷重臣!”
“包勉,事到如今,你还执迷不悟!”
“三叔,执迷不悟的人不是侄儿,是你。”
“我如何执迷不悟,你贪赃枉法,强抢民女,欺压百姓,反倒有理了。”
“不错,小侄的确是做了些见不得人的事,犯了法,可小侄已经解释过,小侄有不得已的苦衷。”
“三叔身在高位,不愿帮小侄,小侄就只能靠自己。”
“满朝文武,有几个没有贪赃枉法的?有几个不该死的,别人可以贪,小侄怎么就不可以?三叔为何独独要和小侄过不去!”
“以三叔今日之权势地位,只需一句话,小侄便可脱罪。”
“你我叔侄一场,就算不看子血脉的份上,看在我娘将你抚育长大的份上,三叔也不愿放过小侄吗?”
“三叔执意要杀小侄,我娘还怎么独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