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想他进入御书房后,却早已看到包拯和晏殊也在御书房,正和皇上商议什么。
心里也隐隐预感到,包拯和晏殊只怕也是为了调动禁军之事。
“太师求见朕,所为何事?”赵祯问道。
“启奏圣上,老臣要参奏包拯!”虽然预料到结果,但庞籍还是选择参奏。
赵祯脸色微变,瞥了包拯一眼:“不是太师参奏包拯何事?”
“包拯乃开封府尹,却私自调动军队,此乃僭越军权,其心可诛!”
“且禁军在城里挨家挨户的搜查,京城上下,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不但百姓不得安宁,便是王公大臣也深受搅扰。”
“还望陛下严惩包拯。”
庞籍说得若有其事,极为恳切,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倘若赵祯事先没有得到晏殊和包拯的奏报,听到庞籍这番话,估计也得吓出冷汗。
毕竟调动军队,的确不是包拯的职权。
这属于僭越,是皇家最为忌惮的事情。
可包拯调派了军队后,便和晏殊第一时间就来和皇上说明原委了。
庞太师现在再来参奏,在赵祯看来,那就是无事生非,存心针对包拯。
但赵祯又不好说什么,此等大事,大臣来参奏,合乎规矩。
就算知道庞籍是借题发挥,也无可厚非。
赵祯解释道:“太师,此事朕已知晓,包卿调动军队,乃是为对付妖邪,营救失踪女童。”
庞籍没感到丝毫意外,继续参奏道:“陛下,即便如此,也不该调动军队,搅得人心惶惶。”
“开封府负责京畿治安,女童失踪,乃是开封府分内之事,偌大的开封府,连一个宵小之徒都抓不到,难不成开封府成了摆设?”
“可见包拯之无能,此乃失职!”
赵祯没有说话。
他知道庞太师这番参奏也不无道理,可心里却清楚,此案不是普通的案件,要不然以包拯的能力,用不着去枢密院调动军队。
想到这里,赵祯笑道:“太师言重了,此案错综复杂,非包卿之罪!”
“皇上——”
庞籍见小皇帝如此维护包拯,不依不饶,想再说话,却被包拯率先打断:“此案难不成和太师有牵连不成?”
庞籍心中大惊失色,脸骤然白了起来,失去了血色。
其实,包拯只是为了回怼他,潜意识里没有怀疑过庞籍,因为庞籍似乎没有动机。
“简直一派胡言!”
庞籍诡异表现出极为愤怒的样子,以掩饰自己的做贼心虚。
几乎是嘶吼出来。
“人口失踪和老夫有何关系?”
“包拯,当着皇上的面就敢诽谤和诬陷老夫,居心何在?”
庞籍本就和包拯不和,在朝堂之上一直都势同水火,相互唇枪舌剑,谁也不肯服软。
故而此次恼羞成怒,也没有人觉得是他心虚,只道是想报儿子庞昱之仇,故意找包拯的不快。
“太师,朕知你对包拯心怀怨恨,可包拯乃为国师,朕希望你能放下心中仇怨,同心协力辅佐朕,莫要以私害公。”
庞籍继续借题发挥:“陛下,包拯杀了老臣的儿子,老臣与他势不两立,今生今世也不可能与他和解,除非他还我儿命来!”
说到痛处,庞太师眼珠已血红,几乎是嘶吼出来。
说罢,愤然离去,直接连皇上的面子都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