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始推逢保守,罗倾城的声音,在司农府会议室回荡,新的农政改革方案,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方案中,土地重新丈量分配、鼓励农具革新、推广新作物品种等措施,无一不挑战着旧有的农业体系。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飞出司农府,迅速在朝野内外发酵。
以吴强、郑全、陈大人为首的保守势力,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迅速集结。
他们深知,新政一旦推行,他们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将被彻底打破。
吴强,这位大乾王朝的顶级权贵,率先出手。
他暗中派人散播谣言,将新政描绘成洪水猛兽,声称新政会侵吞百姓土地,导致颗粒无收,民不聊生。
地方豪绅郑全更是煽风点火,鼓动不明真相的百姓联名上书,抵制新政。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如潮水般,涌向罗倾城,巨大的舆论压力,几乎要将他淹没。
朝堂之上,硝烟弥漫。
陈大人,这位德高望重的朝廷老臣,率先发难,痛心疾首地斥责,罗倾城的新政是离经叛道,动摇国之根本,违背祖宗之法。
他慷慨激昂的言辞,引得不少官员,纷纷点头称是。
吴强更是趁热打铁,声称大贵族们,一致反对新政,要求皇帝立刻驳回。
面对排山倒海般的反对声浪,罗倾城却显得异常平静。
他静静地听着,嘴角甚至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等众人渐渐安静下来,他才缓缓开口:“诸位大人所言,本官并非不知……”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竹简,“只是,不知诸位大人可曾读过此书?”
罗倾城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拿出一卷泛黄的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小字。
“诸位大人,且看看这是什么?”
他微微一笑,目光扫过陈大人,接着说道:
“陈大人德高望重,却连祖宗之法中的耕种,智慧都未能领悟,就妄言新政离经叛道,实在是有失偏颇。”
陈大人眯着老眼,接过竹简仔细端详,脸色逐渐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
这……不是失传已久的《神农百草经》残卷吗?
这上面记载的耕种之法,确实与罗倾城的,新政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老脸一红,轻咳一声,将竹简递给身旁的官员。
其他大臣们开始传阅,这个大臣露出惊讶之色,那个大臣则皱着眉头,像是在思考什么。
还有的大臣小声议论着“这罗倾城竟然能找到这等古籍,看来新政也并非毫无根据”。
而罗倾城站在朝堂中央,身姿挺拔,眼神自信又略带,挑衅地看着诸位大臣,问道:
“此乃先贤智慧之结晶,下官不过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略加改进罢了。
不知诸位大人,还有何异议?”
他顿了顿,又从袖中掏出一叠纸,上面用炭笔,清晰地绘制着图表。
“这是新政在试验田的成果,产量提升了足足三成!诸位大人若是不信,可亲自前往查看。”
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看到这铁证如山的数据,也开始倾向于罗倾城。
吴强和陈大人的脸色,则变得愈发难看,像吞了苍蝇一样难受。
吴强冷哼一声,正要开口,却见罗倾城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转向皇帝,躬身说道:“陛下,新政初推,难免遇到阻力。
臣建议,不如先在几个州府试行,待取得成效后再推广全国……”
他话音未落,便听到殿外传来,一阵嘈杂的喧闹声……
殿外的喧闹声越来越大,如同炸开了锅。
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禀报:
“陛下,京畿地区的百姓,聚集在宫门外,说是要状告大司农,说新政要抢他们的土地!”
吴强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罗倾城却丝毫不慌,反而主动请缨:“陛下,臣愿前往宫门,亲自与百姓对话。”
皇帝略一沉吟,便准奏了。
宫门外,阳光刺眼,百姓们跪成一片,愤怒的呼喊声在宫墙间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