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倾城踏入学府讲堂,一股浓重的腐朽气息扑面而来。
环顾四周,乌泱泱的学者和学生,眼神各异,好奇的、鄙夷的、不屑的……
各种滋味都有。
他心里冷笑一声:呵呵,有好戏看了。
这国子监,说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其实更像个养大爷的场所。
一个个养尊处优惯了,满脑子都是之乎者也,四书五经,对真正的实用知识嗤之以鼻。
果不其然,他刚站定,一个白胡子老学究就跳了出来。
此人正是孔教授,国子监的“老古董”,以顽固守旧着称。
“哼,你就是那个罗倾城?听说你搞了些旁门左道,就敢来国子监讲学?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孔教授捋着胡须,眼神里满是不屑,“我倒要看看,你能讲出什么花来!”
他身边一个獐头鼠目的孟学者也跟着附和:“就是,什么水利之神,我看是哗众取宠之辈!国子监岂是这种人能来的地方?”
周围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学生们窃窃私语,不少人对罗倾城投来质疑的目光。
叶子妗坐在角落里,气得小脸通红,恨不得冲上去跟他们理论。
罗倾城却丝毫不慌,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孔教授,您说我是旁门左道,那您倒是说说,什么是正道?”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锋芒。
孔教授冷哼一声:“自然是圣贤之道!我辈读书人,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岂能沉迷于这些奇技淫巧?”
罗倾城笑了:“圣贤之道?治国平天下?敢问孔教授,百姓吃不饱饭,如何治国?国家没有粮食,如何平天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声音逐渐提高:“你们整天抱着古书念叨,可曾想过,那些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百姓?他们才是国家的根基!没有他们辛勤耕耘,你们哪来的锦衣玉食,哪来的闲情逸致在这里高谈阔论?”
一番话,说得孔教授哑口无言,老脸涨得通红。
孟学者想要反驳,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支支吾吾。
罗倾城微微一笑:“孔教授,您说我的知识是乡野杂谈,不配在学府讲学。那好,今天我就让你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实用’!”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物……
罗倾城没有生气,反而笑着从袖中取出一株金灿灿的稻穗,沉甸甸的谷粒压弯了穗杆。
“孔教授,您见多识广,可见过这样的稻子?”
学堂里顿时响起一片惊呼。
这稻穗比寻常稻穗大了足足一倍,金黄饱满的谷粒颗颗分明,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一些年轻的学子忍不住伸长脖子,眼中满是好奇。
孔教授愣住了,他活了大半辈子,还真没见过这样的稻子。
他下意识地接过稻穗,仔细端详,脸色逐渐变得凝重。
一旁的孟学者见状,连忙跳出来说道:“这说不定是什么障眼法!说不定是用了什么特殊的手段催熟的,根本不能推广种植!”
罗倾城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孟学者,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你说我作弊,可有证据?”
孟学者脸色一僵,支支吾吾道:“这……这产量如此惊人,一看就不正常!”
“不正常?”罗倾城轻笑一声,“我培育的这种稻子,名为‘金穗稻’,产量是普通稻子的三倍,而且抗旱耐涝,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如果这都算不正常,那我倒是想问问,什么才算正常?”
他环视一周,朗声道:“诸位都是饱学之士,应该明白粮食的重要性。我研究农耕之术,为的是让百姓吃饱饭,让国家更加富强。这难道不是正道?难道比你们读死书,吟诗作对更不务正业?”
他的话掷地有声,不少学子都陷入了沉思。
孟学者还想说什么,却被孔教授拦住了。
孔教授盯着手中的金穗稻,良久才缓缓说道:“就算这稻子是真的,那也只是奇技淫巧,不值一提!”
罗倾城挑了挑眉:“哦?孔教授此言差矣。奇技淫巧?我倒觉得,这比你们读的那些死书有用得多!”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盯着孔教授,“孔教授,敢不敢跟我打个赌?”
罗倾城没有理会孔教授的质疑,反而转头看向孟学者,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弧度。
“孟学者,你刚才说我的稻子是障眼法,是吧?”
孟学者梗着脖子,硬着头皮说道:“难道不是吗?这产量如此惊人,一看就不正常!”
罗倾城哈哈一笑:“既然孟学者如此笃定,不如我们一起去我的试验田看看如何?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嘛!”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这罗倾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他竟然主动邀请孟学者去实地考察?
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孟学者先是一愣,随即心中暗喜。
他正愁找不到机会揭穿罗倾城的“骗局”,没想到对方竟然主动送上门来。
他当即答应下来:“去就去!我倒要看看,你究竟耍什么花样!”
众人浩浩荡荡地来到罗倾城的试验田。
只见田地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谷香。
孟学者脸色微变,这稻子的长势确实非同寻常。
他仔细观察了一番,却没发现任何作弊的痕迹。
罗倾城见状,微微一笑,轻声道:“风来。”
话音刚落,一阵清风拂过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