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政变小能手啊,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都是李世民这个当头头的教得好啊。】
李世民:你礼貌吗?
【不过李隆基确实挺不错的,有一个好爸爸李旦,没当几天皇帝就退位让李隆基当皇帝了。】
【还有一个好大哥李成器呢,拒绝当太子,把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了。】
李世民看着那都是十分眼馋。
这么好的父皇和兄弟,自己怎么就没有遇到呢?
果然,好的家人那都是别人的。
而对于李隆基,天幕上也是诸多感慨。
【唉,李隆基那么好一个皇帝,怎么就死的那么晚呢。】
【开元盛世是真的好啊,李隆基要是早死一些年,都可以跟李世民并列了。】
【看来即便是再如何英明神武的帝王,也避免不了晚年昏聩啊。】
【唯一的缺点就是活得太久了。】
【李旦:终于可以退休了?这皇帝谁爱当谁当,天天打卡上班。】
【十次着名政变,第七次:陈桥兵变。】
赵匡胤:那一天天真的很冷。
【公元959年,周世宗驾崩了以后,年仅七岁的周恭帝继承了帝位。
公元960年,正月,忽然传来了辽国入侵的消息。
当时主持朝政的符太后根本拿不定主意,询问宰相范质应该怎么办?
范质知道只有赵匡胤才能解救这次的危机,于是传信给他。
结果赵匡胤却说自己兵少将寡,无法出战。
范质直接给了赵匡胤兵权,让他可以调动天下的兵马。
赵匡胤带着大军出了东京城,到了陈桥。
据说大军刚刚出了东京城,东京城里面有了谣言。
说出兵的那一天,就是赵匡胤成为皇帝的时候。
而到了陈桥的当天晚上,赵匡胤的亲信就在军中散布言论。
说如今的帝王幼小,无法处理朝政,咱们在前面呢杀敌报国,他能理解吗?他懂吗?
不如大家伙先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咱们再出征,这样不是能有一个保证吗?
大伙一听也觉得很有道理。
赵匡义和赵普看见时机成熟,直接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穿在了假装醉酒的赵匡胤身上。
“陛下,天冷加衣。”
“你们这是害苦了朕啊!”
而后众人便高呼万岁,拥立了赵匡胤为皇帝。
赵匡胤说你们这儿非让我当的啊,可不是我自己想当啊。
既然让我当了,你们这今后可得听我的。
众将士都点头称是。
赵匡胤当即宣布返回开封,回到开封以后对于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冒犯,对于后周的大臣也不能冒犯,也不能随便打砸抢掠。
听话的人有赏,不听话的我就做掉你。
于是带着人回了开封,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开封。
周恭帝禅位给了赵匡胤,赵匡胤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
这场兵变没有造成多少伤亡,就完成了朝代的更替,可以说是一个大王朝建立的奇迹。】
陈桥兵变确实是不错的,兵不血刃就实现了权利的更迭。
【陈桥兵变是非常完美的兵变,只可惜,日后的耻辱让大宋成为了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