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领导很快到来,试验也跟着开始,把发动机启动后,秦淦西拉着周益民一起打麦子。
电动打谷机不用踩,只要双手抓着麦秆,像打水稻一样,将麦穗放到滚筒上,滚筒就会把小麦颗粒打下来,打下来的麦子从尾部那根管子里喷出来,落入摆好的箩筐里。
半个小时后,这片土地的麦子全部打完。
面对走过来的各级领导,周益民哈哈笑道:“各位领导,这打谷机好,不但省力,效率比普通打谷机的三倍还多,这样可以少百分之七十的精壮壮劳力。我们大队的大部分男劳力都去炼钢铁了,正愁秋收缺人,有这样的打谷机,我一点也不愁了,哈哈。”
他的话,完全就是在帮秦淦西吹嘘。
待他们把麦秸放到一旁后,秦淦西开着今天组装的拖拉机,拖着今天组装的旋耕机,一块梯土一块梯土地整。
看着他整地的速度,曾经看过他整地的两位记者脸上露出惊容。
快多了,这次整地的速度比上次快多了。
这片梯土有莫约两亩,除去最上面的几块实在太窄,拖拉机进不去,总共只用了半个小时。
他们怕秦淦西应付了事,还拿尺子进行现场查验,结果还是有正常的五寸剩,最浅的一处也有四寸五。
和周益民信服效率一样,他们也信服了秦淦西这个小组所制造出来的机器。
听了两位记者和周益民的有关讲述,曾副省最后做了现场讲话。
大意是秦淦西的农业机械研究小组,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指引下,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精神激励下,所研制的机械完全符合国家《关于发展地方工业问题的意见》的内容,湖湘省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把这些机械生产出来,为国家的农业机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掌声过后,各级领导又和秦淦西的小组一一握手,然后才离开。
两位记者没有走,拉着秦淦西和小组成员席地而坐。
廖祚祥老师也没有走,他和周益民等人陪着他们席地而坐。
半月之前才采访过,很多情况他们都很清楚,所以只问了这两种产品的情况。
得知他们小组上周曾来到田间地头,向农民了解最迫切需要的机械,他们惊讶了。
惊讶过后,他们也讲述了一些他们曾经了解到的情况。
听着他们讲述的一些情况,秦淦西脑中出现了新的产品研发方向。
聊天结束后,央日报的郭记者笑着说:“淦西同学,你这新机械发明得很及时,昨天央日报才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你就有产品配合了。”
秦淦西哈哈一笑,“那真是赶巧了。我只是希望能利用科学,在外国最强的领域超过他们。有了这些机械,地可以更多,这样可以更多产,国家很快会富强起来。”
郭记者笑着说:“你这话说得好。”
两位记者离开后,廖祚祥拉着秦淦西,把学校近期有关他们的情况告诉他,要小组成员做好准备。
其实就是九月一日新生开学的时候,包括他们小组在内的很多研究小组会得到表彰,他们这个小组还选为获奖发言代表。
秦淦西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并把张立维作为发言人给推上去,并当即和他们四个说了。
其他三人没一点意见,他是班长,又是学生会干部,他来发言最合适。
秦淦西不得不感叹,这时候的人还是很单纯的。
在这样的利益面前,没人争着抢着出镜,只讲适不适合。
秦淦西如果自己想上台,那是谁也争不过的,毕竟他是组长,方向和主结构设计都是他提出来的,但他不想出这个名,因为他的名气已经够大了。
虽然大家的名字都上了央日报和省日报,但只有他的照片上去了,所以这样的名气就不能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