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山后,秦淦西没有去图书馆,而是回到宿舍,和小组成员去机械楼,开着手扶拖拉机、载着两种播种机零部件去山麓大队。
这回不是秦淦西开的车,而是周春波,他非要练练手。
还好他很稳重,稳稳地开到老地方——大队仓库。
大队仓库的人很多,绝大多数都是妇女,周益农站在前面大声喊话,那些妇女却在嘻嘻哈哈。
看到他们到来,周益农猛然提高声音,“好了,小组长领种子,开工去吧。”
周春波把铁路局停放在空地里,周益农哈哈笑着走过来,“淦西老弟,各位同学,这几天要辛苦你们了。”
秦淦西笑着说:“应该的,做试验嘛,不能怕辛苦。”
转而问道:“今天准备种什么蔬菜?”
“白菜、白萝卜、胡萝卜、水萝卜、芥菜等,有六种。”
秦淦西一听,胡萝卜和水萝卜种子自己没有啊,应该搞一点。
白萝卜可以生吃,水萝卜也是,是零食的好材料。
于是借着看这两种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名义,到仓库去看种子,成功弄到这两种,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还有雪里蕻、榨菜、红菜苔、西红柿的种子,这几种也没有,就一并弄了。
由于对播种机的种子数量下漏数量不是很有把握,他们扛出一袋玉米,就在空坪上进行漏种试验。
秦淦西、周春波和周毅发负责调节自走式播种机的播种量和间距。
最开始的时候,玉米粒一漏就是六七粒,下种的距离也在两尺。
按周益民的要求,最少要两粒,最多不能超过四粒,但最好只有两粒;种植的行距在一尺五到一尺八,株距五寸。
很显然,这是为了减少种子消耗,一簇出现过多,包括行距、株距过小都会让肥料供应不足,导致玉米杆长不大,进而产不出大的苞谷,反而造成减产,反之亦然,行距、株距过大会导致土地浪费。
经过七八分钟的调节,种子数量的控制基本达到要求。
其实就是调节螺杆,很简单的,周益农在旁边看都看会了。
行距和株距的调节更直观,也更简单粗暴,不到三分钟就调节到位。
重新推动机器后,自走式播种机在坪上走出了标准的步伐,行距一尺五,株距五寸,每次下漏两三颗种子,多的是两颗,很少的是三颗。
看到地上整整齐齐、成行成列的玉米粒,周益农哈哈大笑,“淦西老弟,各位同学,你们先不要去实地试验,容我先去把区领导找来看看。这样的速度,一台机器可以顶七八个人啊。必须要请他们来看看。”
秦淦西对此没有意见。
对他而言,这样的宣传越多越好,有首席那一行字在手,啥都不怕了,剩下的是推广,种更多的玉米……对了,还有小麦。
周益农已经走了,跑得好快,小麦种子拿不出来了。
他对周春波和周毅发说:“播种机在行走时会有震动,可能造成螺杆松动,会影响下种,这里如果能解决更好,不能解决只能经常性地观察,及时调节。”
周春波说道:“开机器的人不可能老是看脚底下,实在不行,只有把螺杆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