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嫂子,你这是怎么了?怎么这么想不开?”王大夫来的时候王老太已经进了棺木。
她是王老太家近亲的堂兄,平时也是帮衬她家较多的几户亲戚。
“大家各自去自己家里,有桌椅板凳的都扛过来,”村长看着大家说道。
“我家有,我家也有,”没多一会儿,家里有大桌子的几户人家的都扛来了,村长数了数,还不够。
村里大多数日子过的都不好,打一套桌椅价格不便宜,所以没几户人家有。
“村长,还不够赵正财家的不是才打的新的吗?扛过来给使使呗,”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
说话的女人和赵守财家的娘家是一个村的,也是差不多的年纪嫁了过来的,村里赵信家的婆娘唐氏,和自己家大嫂也不对付。
村长一听皱了皱眉头,还不待村长开口,就有人反驳道:“你也知道人家是新的,人家都还没进新屋的,你的什么心?”
反驳她的是赵六的媳妇淑芬,听到自己的话被反驳,唐氏脸色不好看了,她怒道:“我说话你插什么嘴?”
赵六家的也不甘示弱的说:“看你说的话不地道。”
眼看着两人两人就要吵起来,赵守财家的在一边说道:“大嫂,王婶子都去世了,借一下你家的桌子不过分吧!”
“村长,找人去扛吧!我不介意这个,王婶子平时也没少帮我,王婶子是个好心的,绝对不会有坏心眼来害我们家,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秋娘说完,眼睛横扫了一眼两人。
“你这话什么意思?你给我说清楚?”唐氏跳起来指着秋娘问道。
“唐氏,你要闹回你家去,别在王婶的灵堂里闹,你不怕吵得她不得安宁,晚上来找你?”村长媳妇脸色不好的看着唐氏。
“就是,在人家灵堂里闹事,安的什么心啊?”淑芬又接话了,她就是唐氏的大嫂。
“我们说事关你什么事?要你在这多嘴,”唐氏气的冲淑芬大吼。
“你闭嘴,还敢在这吵吵,回去看我怎么修理你,”赵信看不过去开口阻止道。
看自家男人开口了,唐氏才不情不愿的闭了嘴,嘴上停了,心里是不服的,临走还不忘狠狠地瞪淑芬和秋娘一眼。
赵守财家的见原本挑起的风波就这样轻描淡写的揭过,气得在一边干瞪眼。
王家在办丧事,赵正财家的事情还是有条不紊的继续着,王家出丧那天,就是赵正财家办暖房酒的日子。
一大早,赵正财家里就放起了鞭炮,炮声轰鸣,热闹非凡,村里男人能帮忙的都去送葬去了,但是妇人们与秋娘交好的几家提前都来了,一大早的王大夫也过来了。
因为秋娘家要办喜事的桌子是要从王家那边扛过来,他家办得是丧事,而且王老太还是那样的死法,所以一大早的王大夫就在秋娘家下面的路上烧了一盆火,手里还拿着一把松树枝,但凡回来扛桌子到秋娘家的都要过火盆,用松树枝清理一下。
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少遇到的,偏偏就被秋娘她们家给遇到了,所以村里的流言蜚语也就起来了,说秋娘家不吉利,克死了王老太。
秋娘和赵正财丝毫不受影响的做着自己的事,送葬的人回来了,纷纷赶到赵正财家里帮忙,原本王家送葬了还要请大家吃顿饭的,可是他家的样子,葬礼上的开销都是大家七拼八凑才办完的,赵家有喜事,大家自然不愿在他家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