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观想法,其实是一种提升灵魂力量的修炼法。
但是它前期并不直接修炼灵魂,而是通过对精神力的修炼来带动灵魂到成长。
只有修为到了一定到了境界之后,才能直接进行灵魂的修持。
而观想法修行的过程,究其本质就是不断的重复,通过在脑海之中不断的重复构建观想物,从而磨砺精神力,并带动灵魂的成长。
而随着精神力的不断提高,脑海中的观想物也的构建难度也要随之提升。
因此,修炼者在每次构建观想物的时候,都会不断的尝试在观想物上添加各种细节,从而提升观想物的构建难度。
而在这一过程之中,修炼者对于观想物的了解与感悟也会不断加深,精神力与灵魂也会随之增强,不管是量还是质。
当修炼者对于观想物的感悟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显化灵魂,直接运用灵魂来观想、来感悟。
这一修炼的过程,在传承信息里被称之为“悟道”,观想物就是所谓的“道”,而不断重复构建观想物时,增添上去的各种细节,便是对“道”的感悟。
正因如此,在修行之初就要将观想物也就是“道”大致确定下来,并在随后的修行之中,将自己感悟一点一点添加上去,把它慢慢补全。
利用这一原理,这个所谓的取巧方法就出现了。
其实也还是正常的修炼,只是把一个相对完整的观想物,换成了一个简陋的、不完整的空壳,剩下的结构和细节等修炼之后再来补充。
就像是全款买房和分期付款一样,虽然买了房子的人都要花费精力、金钱来装饰打点它。
而全款和分期的区别就在于,同样是要装修,分期付款的人还要再多出一笔还房贷的钱。
正常修炼和取巧亦是相同,一个是拥有完整的框架结构,只要后续在其中增添细节就够了。
而另一个则是要在增添细节的同时,补完那些遗漏的框架结构,这样一来会大大拖慢观想物的完善速度。
虽然看起来后者只是观想物不完整,补完速度比正常修炼者慢了一些而已。
但是观想物作为观想法修炼者的核心,它并不只是一个修炼时用来对照的工具,它还是修炼者的“道”的显化。
如果观想物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架构,那也就代表着这个修炼者的“道”也是残缺的,
根据这个“道”修炼出来的精神力,其所蕴含的特质也是同样的残缺不全的。
而残缺破损的东西,向来都是脆弱不堪的。
不仅如此,观想物残缺不全,其很多到功能也无法使用
例如,可以坐镇识海,抵御外来的精神攻击;还可以外放精神力,以其构建出观想物用来主动攻击等。
若是有足够的修行资源在手,倒是也不用担心观想物残缺的问题。
毕竟,缺精神力就吃药物或者天材地宝来补充,缺乏对观想物的认知和了解,那就让强者带着亲身见识或者听人讲解。
有了这些丰厚的资源助力,自然不愁观想物不完整。
不过,这些都和曹闯无关,他只是一个兜里空空的穷鬼,没有半点修行资源。
对于他来说,无论是选择什么方法其实都没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