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爷爷匠心独运,精心编织了野鸡窝,并将它们整齐地固定在大笼子内。待鸡窝一切就绪,他便指挥人员往每个窝里小心翼翼地放置二三十枚鸡蛋,随后将情窦初开的野鸡引入窝中,让它们承担起孵化野鸡蛋的重任。与此同时,在大笼子剩余的空间,他们细心铺撒了一层切碎的青草沫,并放置了一盘清澈的饮水,以供野鸡使用。
完成野鸡的孵蛋筹备后,陈爷爷一行人转移阵地,来到兔子的大房间。他们精挑细选,将怀孕的野兔安置在小笼子里,并为每只兔子配备了舒适的草窝。接着,他们又赶制了一批新的草窝,整齐地摆放在墙根遮蔽的屋内,以备不时之需。
随后,陈爷爷引领大家步入鹌鹑鸟的大房间,迅速将我原本打算食用的鹌鹑蛋全部调配给了正处发情期的母鹌鹑。
与此同时,在另外三个宽敞的大房间里,村里的皮毛师傅带领团队将刮净整理好的野兔皮毛搬入其中一间,进行自然晾晒。禽舍的大房间为皮草的晾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陈爷爷不仅妥善安置了野鸡、鹌鹑和野兔,还顺路将阿奶饲养的鸡鸭也迁移下来,安置在中间的大房间里。与此同时,村民们找来木板和锯子,为房间安装了坚固的木门。
此刻,一些暂无任务的村民带着孩子好奇地参观禽舍和旁边崭新的石材房子。他们望着美观的石材房,脸上洋溢着羡慕之情。当听闻不久后他们也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时,大家的笑容更加灿烂。
整理完禽舍后,陈爷爷安排了几名学生在此照料,自己则带领大家返回山顶的院子。回到院子,我从阿妈身上轻巧地滑落,迈着欢快的步伐走到枣树下,解开绑在枣树上的猪绳,牵起一群巨型野猪及小猪,与陈爷爷他们一同前往猪舍。
初来乍到的人们对我的能力暗暗称奇,惊叹于我一个人竟能建造出如此规模宏大的工程。惊奇过后,按照陈爷爷的部署,他们将野猪赶进猪舍的小房间:公猪独居一间,母猪两到三头共处一室,怀孕的母猪则享受单间待遇。至于小猪们,则被安排在三楼,最小的那批被关在同一间猪舍,而稍大一些的小野猪则是五到十只共住一间。
安排好野猪后,我递给陈爷爷一张纸,上面用简洁的图形描绘了整个猪舍的基础设施布局,以及研究楼、住宿楼、仓库楼的使用规划。同时,还详细列出了需要陈爷爷带领团队建造的设备清单。
猪舍这里的生活住宿区域、仓库以及供陈爷爷研究猪苗的研究场地均已完备。然而,生活物资尚未到位,煮猪食的灶台和工作人员烹饪的工具也尚未安排。这些都需要陈爷爷他们去筹备,因为山脚附近的别墅尚处于建设阶段,我只是将材料堆放在那边。
安排妥当后,陈爷爷和他的学生以及挑选出的在这里工作的村民都留了下来,其余的村民则返回村里。回到村里,教授建设土木工程的老师已带着学生出村去采集泥土材料或制作木炭等材料。他们的工作繁重而细致,需要挑选合适的泥土并烧制炭灰,而选择何种泥土以及如何烧炭都是他们面临的难题。
此时,家里的太姑婆等亲戚们看到我回来,也依依不舍地与我们道别,然后趁早步行出村。阿奶慷慨地赠予太姑婆、姑婆、姑姑她们每家三十余斤昨晚熏好的猪肉以及盐腌的猪骨头。由于各家人口众多,这些猪肉和骨头虽不多,却也仅能勉强维持几顿饭而已。
“咿呀……啊呀,”我兴奋地站起来,抽出魂剑,迅速用旁边的大树做了些工具。接着,我用木桶装满黄泥,运到炉子前的土坡上。然后,我在土地上铺了块二十厘米厚的巨型石板,建了个石板广场。把湿黄泥堆上去,用魂剑做了个工具,一顿猛锤,把黄泥变成了熟粘土,接着就捏了个大炉子。
“啊呀,”炉子搞定后,我又在旁边用石头切了个笔筒似的石筒,比炉子大点,但刚好能把炉子套进去。
接着,我用三块一米高的石板摆成三角形,把泥炉子用魂剑托进去,再严丝合缝地放进石筒,然后放到石板上。再从底部掏个小洞,做了个灶。
“啊呀,”灶弄好后,我检查了下炉子稳不稳,就开始往里加煤炭,半米厚,再撒上一米厚的小铁矿石,交替着堆到六七米高,就开始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