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没有人再争,易中海从兜里掏出20块钱交给闫埠贵,“三大爷,你记一下,这是我替我徒弟贾东旭交的,以后那个位置就是贾家的了。”
闫埠贵连忙在本子上记录了下来,而贾家却很高兴,贾张氏一副胜利者的姿态,环视着周围的人。
其他人自然看出了贾张氏的得意,但是这些人里面暗笑贾张氏的有不少。
贾东旭也连忙站起来鞠躬道谢,“谢谢师傅,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技术,好好孝敬你和师娘的。”
易中海和一大妈欣慰的点点头,只是两人欣慰的原因却是不一样的,易中海欣慰的是贾东旭以后好好学技术,只要贾东旭的工资提上去,那贾家的生活就会变好,自己也不用再补贴贾家了。
而一大妈则是因为贾东旭后面的一句话,这让一直没有孩子的一大妈心里很是欣慰。
事情既然已经解决,全院大会也就散了,而闫埠贵回到家里,开始统计这几天弄回来的粮食。
他把从粮店买的细粮,弄到鸽子市里卖掉,然后又从鸽子市里卖一些粗粮回来。
这些粗粮弄回来也不会全部留在家里,闫家只是留一小部分,剩下的粮食,闫埠贵都会带着孩子们去乡下他表弟那里换成红薯什么的,有时候直接换成红薯干,这东西放的时间更长。
可是一个月闫家的口粮就那么多,总有换完的时候,这不刚开完会,闫埠贵就已经在发愁去哪里弄粮食了。
现在闫家的地窖里已经放了300斤红薯,100斤红薯干,还有50斤棒子面,20斤玉米面,至于说白面,本来杨瑞华打算留10斤过年的,可是闫埠贵不同意,这10斤白面可以换100斤红薯,不能因为一个年,就损失掉这么多的东西,于是这10斤白面也被换出去了。
闫埠贵计算了很久,这些东西最多也就吃个三四个月,那往后呢?再去乡下换一次粮食,今年就过去了,明年什么光景还不知道,所以今年过年前,一定要把东西都准备齐。
就在闫家积极准备粮食的时候,四合院里的有的人家也在慢慢的屯粮。
可是这个年代,粮店里的粮食是凭票,凭本购买,而鸽子市和黑市里的粮食则是溢价粮,比粮店里的粮食价格贵出一倍或者几倍不止,平常人家,谁家能年年吃溢价粮呢?
所以这些人家就算屯粮,也不会太多。
因为学校已经放年假,所以闫埠贵最近都很闲,这不刚从厕所出来,就又看到了墙根那边,想起之前的那撮白面。
闫埠贵心里立刻有了主意,既然何家也在买粮食,那数量肯定不会少,何家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闫埠贵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何雨柱给弄来的。
虽然何大清当了几十年的厨子,要是以前,他还又可以有粮食渠道弄来粮食,但是现在,所有的粮食都归国家所有,不是闫埠贵看不起何大清,他还真的没那个能力弄来大批量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