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多疑的崇祯皇帝始终无法相信魏忠贤,因为在崇祯皇帝的心中,魏忠贤就是祸害整个大明朝的第一元凶,他把东林党视为整个国家的栋梁。”
“殊不知在江南一带的东林党已经在当地摄取了大量的财富,而在崇祯皇帝面前疯狂的哭穷。”
“而此时此刻的崇祯皇帝依旧是被蒙在了鼓里,这些江南士兵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传达到崇祯皇帝的面前。这些江南士绅在他们当地所在地疯狂的榨取财富,弄得民不聊生。”
“魏忠贤千方百计的想引导崇祯皇帝做一个淫荡的皇帝,那么他魏忠贤就可以继续做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了。”
“然而此时此刻的魏忠贤并没有猜对崇祯皇帝的心思,此时此刻的崇祯皇帝想的是怎么把魏忠贤铲除,但是不祸害大明朝的根基。”
“政治斗争是非常微妙的,当时的朝廷之中的大臣们都在寻思保全自己的良机。有投机的,有不动声色的,有冒死直谏的,最后倒向魏忠贤一脉。”
“此时的崇祯皇帝并没有打草惊蛇,他继续的让魏忠贤一脉,疯狂的扩张势力。但实际上为崇祯皇帝也在暗中不断的积蓄着自己的力量。”
“一六二八年五月,也就是崇祯元年,崇祯帝焚烧了三朝要典。”
“三朝要典之中,实际上就是魏忠贤一脉与东林党之间的党派的争斗。”
“双方的党派都想将对方的党派置于死地,疯狂的将红。晚案以及王恭厂大爆炸,这些事情安在对方的脑门子之上。都在互相指责对方是罪魁祸首。”
“在明朝万历皇帝的执政的前二十多年里可谓是内忧不止外患不断,他祖上流传下来的也只能算是一个烂摊子,而蒙古,宁夏,朝鲜,四川不是叛乱就是入侵,中间连口气都不喘,军费激增国库难支,导致了在万历年间,整个国库受质押压力极为庞大。”
“而在万历年间之所以国家没有出什么大乱子,所有的困难都让万历皇帝安然的度过,就是拥有着张居正以及申时行。”
“在明朝张居正的执政的十年里,政治得到整顿,经济得到恢复。明代头号政治家的称谓可谓是实至名归。”
“在大明帝国的北部,建奴的威胁始终存在。”
“努尔哈赤确实很喜欢多尔衮,但是问题在于多尔衮当时还是一个小屁孩,游牧民族。比较实在,谁更能打谁更能抢。谁就是老大。”
“而在四大贝勒里的其他三人就更别提了,年龄小不说,老头还不待见,以上四人可以全部淘汰。”
“在天启六年,一六二六年,九月初一,皇太极登基。”
“天启六年一六二六,十月,袁崇焕代表团来到了后金首都沈阳他们此来的目的便是吊丧,同时也是庆祝皇太极上任。”
“当时的建奴的内部可谓是蠢蠢欲动,大明王朝的富庶,他们自然是无比的知晓,不管是大明朝之中的山西晋商,还是说那些江南士绅,他们所拥有的财富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而他们非常清楚的知道之所以大明皇朝的皇帝并不是如同底下的那些官员那么有钱,就是因为现在的大明帝国已经走到了末尾,犹如一个重伤垂死的老人一般。”
“北方建奴的威胁让崇祯皇帝有些吃不下饭,食不下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