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乾清宫的雕花窗棂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面前是一摞奏折。他年轻的脸庞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异常犀利。作为大明王朝的君主,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张爱卿。"崇祯皇帝的声音清冷而坚定,目光落在站在殿下的张新成身上。
张新成单膝跪地,恭敬地回答:"臣在。"
"朕观你往日奏折,字字恳切,句句实在。"崇祯皇帝缓缓说道,"然则朕仍需确认......"
话音未落,张新成突然感觉到一阵寒意从脊背升起。他抬起头,正对上崇祯皇帝那双锐利的眼睛。
"陛下有何吩咐?"张新成强压下心中的不安,拱手问道。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爱卿可知朕为何会让你以钦天监判官的身份来此?"
张新成心中一凛,知道这是皇帝在试探他的忠诚度。若是寻常官员,定会立刻表明忠心。但他却微微一笑:"臣以为陛下此举必有深意。"
崇祯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爱卿果然冰雪聪明。实不相瞒,朕观你往日奏折,字里行间皆是赤胆忠心。然则朕仍需确认......"
说到这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张新成一眼:"爱卿可知道朕为何会对钦天监的人选如此慎重?"
张新成心中一动,终于明白过来。原来崇祯皇帝对他这个钦天监判官的身份另有深意。钦天监虽是掌管天文历法的机构,但实际上却掌握着预测吉凶、占卜国运的大权。这样一个重要职位的人选若是不可信,则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想到这里,张新成不由得心头一紧。这位年轻的皇帝虽然表面待他客气有加,但骨子里却藏着深深的戒备之意。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卷起地上的一片落叶。张新成注意到崇祯皇帝的目光在落叶上停留了一瞬,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之色。
这一瞬间的细节让他心中一动。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天命"?或者说这只是这位年轻皇帝内心焦虑的一种外在表现?
离开乾清宫后,张新成并没有立即返回自己的府邸。而是漫步在京师的大街上,仔细观察着这座城市的脉搏。
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但大多数都显得萧条冷清。偶尔有几个行人匆匆走过,脸上带着愁容。张新成注意到,在一个角落里,几个孩子正在捡拾地上的碎屑充饥。
"这位大人......"一个瘦弱的老妇人拦住了张新成的去路。
张新成停下脚步,温和地问道:"老妇人有何事?"
老妇人的眼中噙着泪水:"大人啊,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赋税沉重不说,官吏们还常常克扣我们的口粮......"
张新成心中一痛,他知道这位老妇人所说的是实情。大明朝虽然表面上繁荣昌盛,但底层百姓的生活却是苦不堪言。
"老妇人放心,"张新成安慰道,"我会将你的话禀报给皇上。"
老妇人感激地点点头,蹒跚而去。
回到府邸后,张新成并没有立即休息。而是召来了自己的心腹手下。
"最近可有发现什么异常?"张新成问道。
心腹恭敬地回答:"回大人的话,近日京城里确实有些不对劲。听说李自成的势力正在暗中积蓄力量,而且白莲教似乎也开始有所动作......"
张新成眉头微皱:"白莲教?他们不是一直蛰伏在暗处吗?"
心腹点点头:"是的,不过最近有传言说他们在终南山一带活动频繁。"
张新成心中一动,知道这绝非小事。白莲教若是真的开始行动,将会给大明朝带来巨大的威胁。
第二天一早,张新成便来到了乾清宫。他要向崇祯皇帝禀报自己在民间调查的结果。
"陛下......"张新成单膝跪地,将昨日所见所闻一一禀报。
崇祯皇帝听完后,脸色阴沉如水。他没想到民间的情况竟然如此糟糕。
"爱卿所言极是。"崇祯皇帝终于开口道,"朕这几日也收到不少奏折,都说各地灾情严重,民不聊生。"
张新成心中一喜,知道他已经对自己产生了几分信任。于是他又接着说道:"陛下圣明。臣以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从整顿吏治入手。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若是不除,百姓的苦难就永远得不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