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妃见李诵前来,愈发癫狂,手中法术更甚。刘琼几近昏厥,黑衣人奋力抵抗,却难敌太妃邪术。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诵挺身而出,大声喝道:“太妃,你作恶多端,必遭天谴!”话音刚落,一道金光从天而降,竟将太妃的法术破除。太妃惊恐万分,瘫倒在地。
刘琼得以喘息,缓过神来。黑衣人趁机将太妃制住。李诵望着太妃,怒目而视:“你机关算尽,终是自食恶果。”
太妃却仍不死心,咬牙切齿道:“哼,这不过是开始,尔等休想安宁。”
众人将太妃重新关押,严加看管。刘琼与李诵、黑衣人离开冷宫,一路上忧心忡忡。
是夜,刘琼独坐窗前,思绪万千。窗外月色如水,映照着宫墙之上斑驳的影子,仿佛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秘密。她忽觉窗外黑影一闪,心中一惊,连忙警觉起身,却只见夜色茫茫,未见异常。刘琼微微皱眉,正欲回榻休息,那黑影竟再次出现,且伴有阴森哭声,如泣如诉,令人毛骨悚然。
刘琼大喝一声:“何方妖孽,竟敢现身作祟!”
那黑影似乎被她的气势所摄,缓缓现出形来,竟是一宫女模样,面容惨白,眼中含泪,泣道:“吾乃昔日被太妃所害之人,冤魂不得往生,今特来求助。”
刘琼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悯之情,道:“吾定当为你等伸冤。”
宫女闻言,感激涕零,叩谢一番后,便消失不见。刘琼望着空荡荡的夜色,心中五味杂陈,久久不能平静。
次日,刘琼将此事告知李诵与黑衣人。李诵沉吟片刻,道:“此等灵异之事,不可轻信,亦不可忽视。需得小心应对。”
黑衣人亦点头称是,道:“宫中局势复杂,人心难测。此事或许与太妃余党有关,需得加紧防范。”
几日后,宫中举办盛宴。仕女们头戴鲜花,身着华服,相互嬉戏,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刘琼却无心玩乐,心中总觉有事将发。她环顾四周,只见那些仕女们个个面若桃花,笑颜如花,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忧无虑的仙境之中。然而,在这美丽的外表之下,却隐藏着更为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政治斗争。
正此时,一仕女突然倒地,面色惨白,口吐白沫,浑身抽搐不止。众人皆惊,乱作一团,纷纷上前查看。刘琼亦连忙挤入人群,只见那仕女双眼紧闭,呼吸微弱,似已奄奄一息。她心中一沉,忙伸手去探其脉搏,却觉一股阴寒之气袭来,直透心扉。
李诵闻讯赶来,见状大惊,忙命人传太医前来诊治。然而,太医一番诊治后,却摇头叹息,道:“此女已气绝身亡,无力回天。”
众人闻言,皆惶恐不安。宫中谣言四起,皆言是冤魂索命,宫中一时人心惶惶。
刘琼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与黑衣人暗中调查。他们来到那仕女房中,只见屋内陈设简单,却整洁有序。刘琼在屋内仔细搜寻一番后,终于在床榻之下发现一诡异之物。那物形似符咒,上书密密麻麻的咒语,散发着淡淡的阴气。
刘琼拿着符咒,沉思片刻后,道:“此符绝非宫中之物,定有蹊跷。”
黑衣人亦点头称是,道:“看来此事背后定有阴谋。需得小心应对。”
正说着,忽闻一阵冷笑传来。刘琼与黑衣人寻声望去,只见一蒙面人立于窗前,身形鬼魅,面目难辨。
蒙面人冷笑道:“尔等休要多管闲事,否则性命难保。”
刘琼闻言,怒目而视,厉声道:“你究竟是何人?竟敢在宫中作祟。”
蒙面人不答,转身欲走。黑衣人见状,飞身追去,却追之不及,让其逃脱。
刘琼与黑衣人将符咒之事告知李诵。李诵闻言,面色凝重,道:“此事恐与太妃余党有关。需得加紧防范,以免再生事端。”
此后,宫中灵异之事愈发频繁。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便有鬼哭之声传来,凄厉哀怨,令人闻之色变。一日,刘琼在花园中漫步,忽见一女鬼飘然而至。那女鬼面容憔悴,泪光点点,泣道:“吾乃被太妃诬陷而死,望姑娘为吾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