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菁环顾四周,只见屋内烛火昏黄,影影绰绰,墙上挂着一幅幅斑驳的画卷,画中人物面目模糊,似笑非笑,平添了几分诡异之气。屋角摆放着一尊古旧的香炉,青烟袅袅升起,散发着一种莫名的香气,闻之令人心旷神怡,却又隐隐带着一丝不安。
芳菁挣扎着站起身来,只觉头脑昏沉,胸口疼痛难忍。她环顾四周,试图寻找逃脱之路,却见门窗紧闭,无一可通外界。她心中焦急,暗道:“此处究竟是何处?我又该如何逃脱?”
正当她思索之际,忽闻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芳菁心中一惊,急忙躲至屏风之后,屏息凝视。只见一黑衣人推门而入,手持油灯,面容隐于阴影之中,看不清其模样。
那黑衣人缓缓步入屋内,四处张望,似在寻找什么。芳菁心中暗自思量,知此人定与那地牢中的黑衣人乃是一伙。她紧握双拳,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然而,那黑衣人却并未发现芳菁的踪迹,只是喃喃自语道:“这贱人究竟藏身何处?莫非已逃脱了此地?”言罢,他转身欲走,忽又停下脚步,似有所感。
芳菁心中大急,生怕被其发现,连忙屏住呼吸,一动不敢动。只见那黑衣人四处嗅探,似在闻着什么气味。片刻之后,他眉头一皱,道:“此地怎会有如此浓重的血腥之气?”
言罢,他挥灯照亮,一步步向屏风后走来。芳菁心中暗叫不好,正欲起身逃走,却觉胸口一阵剧痛,身形不由自主地一晃。那黑衣人见状,哈哈大笑,道:“原来你躲在这里!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投!”
芳菁咬紧牙关,强忍疼痛,娇喝道:“你究竟是何人?为何要置我于死地?”
那黑衣人却不答话,只是缓缓举起油灯,照亮了自己的面容。芳菁定睛一看,只见他面色苍白,双目无神,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容,正是先前在地牢中欲置她于死地的那人。
芳菁见状,心中大惊,道:“原来是你!你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要与我过不去?”
那黑衣人嘿嘿一笑,道:“胡姑娘,你有所不知。我本是宫中一名侍卫,因受人所托,才不得不对你下手。你本不该卷入这宫中诡事之中,奈何命运弄人,今日你便认命吧!”
言罢,他挥剑便向芳菁刺来。芳菁躲闪不及,只觉一股寒气袭来,瞬间便刺破了她的衣襟。芳菁大惊失色,急忙挥拳抵挡。只见那剑光如电,瞬间便与芳菁的拳风撞在了一起,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芳菁只觉一股巨力传来,身形不由自主地倒退数步,险些摔倒在地。她稳住身形,只觉胸口传来一阵剧痛,几乎无法呼吸。她心中暗叫不好,知此人武艺高强,自己绝非其对手。
正当她绝望之际,忽闻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那黑衣人脸色一变,急忙转身查看。只见一行数人手持火把,已赶到门口。为首之人,身披铠甲,面容威严,正是宫中禁军之人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见状,怒喝道:“贼子!竟敢在宫中行刺!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那黑衣人闻言,脸色大变,急忙挥剑抵挡。然而,长孙无忌武艺高强,剑法精妙,瞬间便将其制服在地。他冷笑道:“你区区一名侍卫,竟敢背叛朝廷,行此大逆不道之事!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言罢,他挥手示意手下将其带走。芳菁见状,心中暗自庆幸,连忙上前行礼道:“多谢大人救命之恩!小女子胡芳菁,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长孙无忌见状,微微一笑道:“胡姑娘不必多礼。你本是宫中仕女,因一时好奇卷入这诡事之中。今日我救你一命,也算是缘分所致。你且随我入宫,待我向皇上禀明此事,再做定夺。”
芳菁闻言,心中感激不尽,连忙点头应允。于是,长孙无忌命手下护送芳菁入宫,自己则亲自押解那黑衣人前往御书房面见皇上。
唐高宗李治闻报,大惊失色,连忙宣长孙无忌觐见。长孙无忌步入御书房,将事情经过一一禀明。李治听后,龙颜大怒,道:“此等贼子,竟敢在宫中行刺!若不严惩,何以正法纪!”
于是,他下令将那黑衣人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同时,他又命长孙无忌彻查此事,务必找出幕后黑手,以绝后患。
长孙无忌领命而去,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此事背后定有隐情,若不彻查清楚,恐难以向皇上交代。于是,他命手下暗中调查,务必找出那黑烟之谜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