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贾诩的住所之后,王潜也在程昱的指引下去见了一下李儒。
不同于贾诩的内敛守身,李儒此人可谓是锋芒毕露,面对王潜的一系列问话,也都是直言不讳,毫不掩饰。
仅仅只是通过只言片语,王潜便看到了李儒对于那些士族、豪强的憎恶之情,以及决心推翻一系列不公正对待的志向。
用后世的话来说,李儒无疑是一位坚定的反阶级斗士。
不过,其内心的立场虽然异常坚定,但有时行事却会过于极端、甚至是不择手段。
而且,只要认定某个目标,那无论是自身性命,还是名声荣誉,都可以全部抛弃,只为目标的达成。
这种人,往往大多都会成为一个悲情人物。
因此,在了解到李儒的志向之后,王潜也是毫不隐晦的说出了想要收其为徒的想法。
而李儒早在在与程昱相交之初,就清楚的了解到了王潜“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及澄清天下的志向。
加之王潜此前提出的诸多学说、思想,更是让李儒神往不已。
所以,面对王潜抛出的橄榄枝,李儒也是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场便行了拜师大礼,然后又在程昱的邀请下,加入到了锦衣卫当中。
至此,程昱、贾诩、李儒,这汉末三大狠人,总算是全都齐聚于锦衣卫当中。
一想到这三个家伙可能搞出的一系列事情,王潜就忍不住一阵嘴角上扬。
他实在无法想象,到底有谁能够扛得住这三个家伙的联手。
让程昱将贾诩与李儒的情况,详细的转述给刘宏之后,王潜便不再过多关注其中。
毕竟,锦衣卫乃是天子的耳目,是刘宏掌权并控制天下的依仗,就算他身为帝师,也不可过多干预其中,以免日后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麻烦。
因此,王潜只是简单的交代了一下后续事宜之后,便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即将开始的考核以及增设教育部门一事。
很快,刘宏便依照王潜的指点,接连发布了数道诏令。
首先第一道诏令,便是于朝廷之中,增设一个教谕部,由王潜担当首任教谕卿,位比九卿。
并于各个郡县当中新设一个教谕署,其中官员的任免升迁,由教谕部看是教化之功来委派任用。
而且,大汉境内的所有书院,包括太学在内,皆在教谕部的监管之下,并只向朝廷负责,不受地方官府的管辖。
对于组建教谕部一事,朝野内外虽议论纷纷,但却并无一人提出反对的意见。
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官吏、名儒大士,其彰显功绩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教化之功。
因此,天子下诏组建教谕部,大兴教化之事,乃是正理,谁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再者,增设教谕部,便意味着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入仕的机会。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教谕部的首任主官,乃是当今帝师王潜。
傻子也知道,这增设教谕部一事,定然是王潜在背后推动的。
如今朝堂之中的各方势力,巴结王潜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去提出反对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