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可以效仿南方的吃法,制作板鸭、盐水鸭等。
不过这就又需要会做这类鸭子的厨师。
烤鸭还好说,多弄点烤窑就行了。
板鸭还盐水鸭,那就得好好学学。
最近杀鸭少一些,给食堂一些反应时间学习学习。
正好,也让新来的知识分子们多点时间来适应。
毕竟这对他们而言,是很新鲜的工作。
当然这种新鲜,不见得大家都喜欢。
“活拔,这是不是太残忍了些?”
听到这种声音并不奇怪,毕竟一样米养百样人,出现什么样的人都不奇怪。
这就是物种的多样性。
但徐青青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自己就收到了知识分子们联名的倡导书。
石雪云的父母也在养殖场这边,不过距离羽绒服厂还有段距离,虽然这段距离也就一公里而已。
步行过去都用不了多大会儿。
听女儿提到这事,两口子都神色复杂。
“那徐场长打算怎么处理?她能应付吗?”石母更担心这个问题,毕竟这涉及到威信。
虽然提这个词并不好,但没有威信如何管理这么多人呢。
三十五位知识分子,有男有女有年轻的有年长的。
这其中不少人还都认识,甚至不乏有师徒、亲友。
一个处理不好,就容易引火烧身。
麻烦只会更多。
毕竟石母也算知识分子,很清楚同行的手段。
文字攻讦,唇枪舌剑。
尤其是在纸面斗法,知识分子们向来不会输。
石雪云神色轻松,“青青说了,又不是请他们来当祖宗的,好好干活那就好吃好喝,不好好干活,那就别怪她不留情面了。”
这话让石父皱了皱眉。
石雪云意识到什么,小声解释道:“爸妈你们跟他们不一样。”
“我知道,你爸爸也只是担心徐场长。”石母连忙握住女儿的手。
他们跟着三十五人不一样,全靠女儿出息,让他们如今能轻松些过活。
连带着其他孩子也受益于此。
而女儿的出息,源于徐青青愿意提拔重用。
归根到底,徐青青是他们的恩人。
本来也说要请人吃饭表达感激,虽然这恩情远不是一顿饭能够报答的。
但徐青青这边一直没时间,这事情也就没定下来。
如今又遇到这种事,石父怎么想的,她不清楚。
但石母是真的为徐青青担心。
不过正如石雪云所言,这并不是什么大事。
“我原本觉得大家初来乍到不见得能适应这里的生活,所以只给你们安排了一点点工作量,现在看来还有力气商量事情一起写信,挺好,那我就按正常流程走。”
徐青青所谓的正常流程,那就是把工作量加大。
加大到多少呢?
原本一人只需要拔十只鸭子的羽绒,如今增加到了四十只。
“养殖场的工人,能拔六十只,这只是最差的数据。平均数据在七十二只,而最高的数据是九十五只。”
“我不为难大家,让你们初来乍到就要突破历史,这三天大家的工作量六十只,然后一天两只满满加,加到平均数就不用再加了。”
徐青青说完耸了耸肩,“当然诸位要是早早就干完下班的话,那可以自行打发时间,羽绒服厂这边我也让人建了图书馆,有一部分书籍,并不怎么齐全,各位如果觉得这些书太少,可以为图书馆捐书,我们来者不拒。”
“当然,如果到点还没完成工作,那就加班咯。不过我友情提醒,食堂只在下班后一小时内提供晚餐,如果加班时间太长,大概就没晚饭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