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长走了,几个知青在院子里面面相觑。
林羡抬头看去,知青院三间土房,左右两边各一间,中间一间,大门两边还有两个棚子,只是里面什么都没有。
往里看,正房与厢房中间也分别有两个棚子,棚子里有柴火,也不多,半人高的量。
后院她们没去看,在知青负责人回来之前,她们不方便乱走,万一丢了什么东西,几张嘴都说不清。
院子中间还搭了两根晾衣杆,上面晒了几件衣服,看得出来是男女分开的。
没等多久,很快就有两位同志走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位男同志,看起来颇为沧桑,和他们见到的大队长没啥区别。
女同志稍微干净些,满脸写着疲惫。
见到他们,男同志率先开口:“这就是今年新来的知青吧,你们好,我叫刘爱国,今年25岁,下乡七年了,是知青点的主要负责人,旁边这位是陈红英同志,她是女知青的负责人。”
陈红英跟着介绍:“你们好,我是陈红英,今年也是25岁,是和刘爱国一起下乡来的。”
下乡七年啊,这时间也太长了,难怪几乎和大队处分不出什么区别。
对此林羡表示佩服,这些知青们没有什么金手指,也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只凭一腔热血下乡,如今更是撑着一口气留在乡下。
这个年代,像他们这般年纪的人,早该结婚,甚至孩子都会跑了,俩人还在坚持,让人敬佩。
“你们好。”
新知青们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刘爱国点头表示了解,随后又道:“你们来的时候还行,距离秋收还有两个月,先适应适应,我们之前一来就是秋收,那日子,太难熬了。”
洪有才走了上去,问:“秋收很难吗?”
“那是太难了,每天都累得直打颤,就是这样也不能逃避,不说这些,慢慢你们会了解。”
刘爱国没有多说,反而说起了安置问题:“知青院有三间房,老知青都住在正房那边,男知青住左边,女知青住右边,中间是厨房和饭厅,三间房的布局都是一样的,你们可以自己选择和老知青同住,或者是住在左右两边,不过你们要是单住,最好还是男同志住左边这间,女同志住右边这间。”
“可以自己搬出去住吗?”
开头的是阮红豆,她自己身带空间,空间里都是食物,自己单独住,想吃什么吃什么,也不会引人怀疑,若是和知青吃大锅饭,谁能保证自己会露馅。
林羡也很期待,自己住多好,她也想。
陈红英脸色变了变,最后还是出声:“当然可以,你们看到我们知青周围还有间小屋子不?那是一个女知青自己出钱建的,可惜没住上一个月,就嫁人了,你们要是有钱,也能和大队长商量一下,自己买下来或者租下来住。”
“不过,我还是建议你们和我们一起住,那屋子和知青院不是一个院墙,半夜有什么事儿,我们也不能及时醒来帮忙。”
许是好心,陈红英还提点了一句,只要不是个傻子,自然也能明白这个意思。
“我要在知青院住,和大家住就好。”郭玉兰立马出声,她吓得脸都白了,忍不住朝着陈红英塞了一颗糖,问:“咱们大队这么危险吗?还有.......二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