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阳对于组织给他的卧底任务是有些抗拒的,他想去的是陕北,是那座革命大熔炉。而不是北平的伪警察学校这个汉奸走狗的集中营。
在这个学校里,能聊得来的也就是他的下铺宗向方和另一个宿舍的孟青云。
不是因为他们志趣相投,而是因为在这所学校里。他们都是立身相对比较正的人。
至于和其他人交往,包括教官在内,基本上都是虚与委蛇,逢人只说三分话,绝不全抛一片心。
即使和宗向方和孟青云交往也是有所保留,从来没有透露自己的政治倾向。
郑朝阳正在逐渐从一个爱憎分明的爱国青年变成一个善于钻营能拉关系的投机者,表面上是如此,但是他的内心从来都是红色的。
由于形势严峻,伪警察学校又是封闭式管理,所以郑朝阳与上级的联络越来越少,没有重要的事儿,几乎不会见面。
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他甚至一次家也没回过。
有家不能回,有亲人不能见,有战友不能共同战斗!
谁能了解他的孤独?谁能体会他的寂寞?
有谁能明白他面对日本教官时用推崇掩饰愤恨的心情?
也只有夜深人静在脑海里响起父母的音容笑貌和同志们的坚毅深情时才能聊以慰藉他的心灵。
……
郑大夫的收徒仪式并没有太大排场,却很郑重。
见证人请的是同仁堂的坐堂先生乐益诚老前辈。
跪拜礼、献茶、奉上礼物等环节一个都没有落下。
郑大夫作为师父会对何雨柱这个徒弟进行严正的训诫。
郑大夫强调了医德的重要性,要求何雨柱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继承先贤盛德,弘扬国医大业,团结合作,锐意探索,仁德仁术,济世活人?!
何雨柱跪听训诫,一一答应。
临了在心中加了一句,仁德仁术不用于敌身,济世活人?与鬼子无关!
见证人乐老先生宣布拜师礼成!
观礼的众人纷纷上来祝贺,郑大夫邀请众人入席。
今天的席面上的食材大多数都是娄半城赞助的,看的不是何大清的面子,而是郑大夫的面子。
无论什么年代,交好一个名医都是明智的选择,人吃五谷杂粮,谁敢保证自己不生病呢?!
娄半城与郑大夫也是相交多年,听说他正式收徒,收的还是何大清的儿子,一大早就派人送了食材过来。
当然还有一份贺仪,一座针灸铜人,据说是清朝中期的老物件。
宴席是何大清亲自掌勺的。
本来他不必如此的,请一个师兄弟过来就可以了。
但是他太过高兴了,何雨柱拜郑大夫为师,相当于他的下一代实现了阶层跃升了。
他儿子不用向他一样再当“下九流了”!
他能不高兴吗?
午宴上宾主尽欢,何大清喝的醉醺醺的,在郑朝庆的护送下回了何家。
何雨柱被留在了回春堂。
郑大夫还要坐诊,所以仅仅是喝了些茶水,算是以茶代酒了。
郑朝庆没有如愿以偿的弃医学武,而且还多了个三周岁毛四岁奔五岁的二师兄。
这会子正气鼓鼓的拿着《汤头歌》不知道在想什么呢!
问诊桌这边,郑大夫和何雨柱四目相对,大眼瞪小眼!
不为别的,就是何雨柱这个徒弟问什么问什么,中医理论知识太扎实了!
《汤头歌》只是小菜。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几乎可以做到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