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清站在避难所的窗前,望着外面阴沉的天空,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感。自从父亲被日军逮捕,她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每一次的惊险都让她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她不能再袖手旁观,必须投身抗日事业,为南京的无辜百姓尽一份力。
她转过身,目光落在正在与张铁山商议下一步计划的李昊天身上。李昊天的眉头紧锁,神情专注,手中握着一张破旧的南京地图,上面用红笔标记着日军的据点和巡逻路线。苏婉清知道,李昊天肩负着巨大的压力,而他一直在默默承担着这一切。
“昊天,”苏婉清轻声唤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我想和你谈谈。”
李昊天抬起头,看到苏婉清的神情,立刻意识到她有重要的事情要说。他点了点头,示意张铁山稍等片刻,然后走到苏婉清身边。
“怎么了,婉清?”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疲惫。
苏婉清深吸了一口气,直视着李昊天的眼睛:“我想加入你们的行动,正式投身抗日事业。”
李昊天愣了一下,随即皱起眉头:“婉清,这太危险了。你已经帮了我们很多,但直接参与行动……我不希望你冒这么大的风险。”
“我知道危险,”苏婉清的语气坚定而平静,“但我已经经历了这么多,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也看到了你们的努力。我不能只是躲在后面,看着你们为南京的百姓流血牺牲。我有能力,也有责任去做更多。”
李昊天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苏婉清的决心,也明白她的能力。她的外语能力、她的智慧、她的勇气,都是抗日斗争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他内心深处,却无法完全放下对她的担忧。
“婉清,我理解你的心情,”李昊天缓缓说道,“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出了事,我……”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似乎不敢继续说下去。苏婉清的目光柔和下来,她轻轻握住李昊天的手:“昊天,我知道你在担心我。但我也有我的信念和坚持。我不能永远依赖你的保护,我必须站出来,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做些什么。”
李昊天看着苏婉清,从她的眼神中读到了不容置疑的决心。他知道,自己无法再劝阻她。
“好吧,”他终于点了点头,“但你必须答应我,一切行动都要听指挥,不能冒险。”
苏婉清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我答应你。”
从那天起,苏婉清正式加入了抗日志士的行列。她利用自己的外语优势,开始与国际友人建立联系。她写下一封封恳切的信件,详细描述了南京的惨状和日军的暴行,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并提供援助。
她的第一封信寄给了约翰·史密斯,那位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国际红十字会成员。苏婉清在信中写道:“尊敬的史密斯先生,南京的百姓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迫切需要您的帮助,无论是物资还是道义上的支持,都将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
几天后,苏婉清收到了约翰的回信。信中,约翰表示他将尽力为南京的抗日志士争取更多的援助,并承诺会动员更多的国际力量关注南京的局势。
苏婉清的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她知道,这只是开始,但至少,他们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婉清更加忙碌。她不仅要协助李昊天和张铁山制定行动计划,还要负责与外界保持联络。她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与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联系,逐渐为抗日志士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一天傍晚,苏婉清正在整理最新的情报,李昊天走了进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看到苏婉清时,眼中却闪过一丝温柔。
“怎么样,有新的进展吗?”李昊天问道。
苏婉清点了点头,将一份文件递给他:“这是刚刚收到的消息,约翰·史密斯已经成功联系到了一批医疗物资,预计下周就能送到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