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朱标和朱棣对此或许尚存困惑,但作为一位曾经经历过苦难岁月的人来说,他完全明白个中奥义!
当年还未起义之时,他们这些平民,对朝廷政策几乎毫不知情;
唯有本地村长的话语,才具备实际影响力。
这些家族长辈及乡村领导者,才是当地真正的主导力量。
“即便如此,这也跟王权有何相干呢?”
“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又能如何撼动至高无上的皇位呢?”朱棣带着几分轻蔑反驳,认为平民阶级绝不可能构成威胁。
扫了朱棣一眼后,张北玄清楚知道当前的朱棣还不够成熟;这样的言论与日后那位雄才伟略的永乐帝实在不符。
“贵族地主有多少?相比之下普通民众数量又有多少?”
“历朝历代,每一次成功的起义背后,依靠的是谁的力量支持?”
张北玄嘴角微微上扬,透露出一丝意味深长:
“即便是你爹——太祖高皇帝本人,不也正是依赖底层百姓力量,才得以起家,并最终夺取天下,坐稳皇位的么?”
面对质疑,朱棣仍然固执己见:“那是由于元蒙政权暴戾,早已丧失民心!”
“失去民心的本质是什么呢?说到底,还是因为失去了对低层民众的基本掌控权罢了。”张北玄淡淡解释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么?”
不再执着于这个问题后,朱元璋转而继续追问。
“另外,就是每个封建皇朝都无法避免的问题。”
“那便是,土地永远被少数人所掌控!”
“自古以来,每当一个新王朝兴起,无不是经历了无数战斗才迎来稳定局面。”
“然而战争往往伴随着伤亡,这直接导致人口锐减。”
“初建之际,每个人皆能分得一份田地,可好景不长,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天子独尊正统一人为太子,其余皇子则被赏赐大量土地,士族和富商们之所以被称为豪绅士族,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庞大的财富,并掌握了丰富的土地资源。”
“到朝代中期时,皇家几乎占有了半壁江山,而剩下的大部分土地则被那些世家大族占据,普通民众拥有的田产却寥寥无几。”
“进入朝代的后期以后,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愈来愈多的人丧失了属于自己的耕地,与此同时,富裕阶层仍旧不断地扩张其领地。”
“最终的结果是,众多失去了生存根基的百姓不得不起来反抗。”
“这就是土地过度集中制度的严重后果!”
听罢张北玄一席话,朱元璋脸上已难掩急切之情。
“咱历经千辛万苦打下这份家业,初衷只是想为子孙后代谋求福祉,希望他们能享受前人的辛勤成果。”
“想要给予子女一定数量的土地而已,难道这就会将国家置于危亡之地么!”
对于这一传统做法,从秦始皇开始历代皇帝均采取相同模式处理王位继承问题。
从未有人质疑其合理性。
如今却有人说此乃弊病,这让朱元璋心中五味杂陈。
仿佛,刚经历数十年征战方得海晏河清之时,本打算稍作歇息之际。
偏偏就有批评声响起,说这是保障自身权力之举,是昏君行为,这让他感到格外刺耳。
“自打即位以来,咱始终秉持以民为本的原则治国理政,虽不敢自夸超越太宗皇帝,但至少竭尽所能去做了。”
“父皇,请您责罚儿臣吧,都是儿臣之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