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此时。
张北玄叹了口气,显得很无奈:
“陛下啊,这个支出只是第一代人的,你有没有想过,如若后面每一代人都算下去呢?”
“根据现在大明制度,郡王生下的子嗣,同样只会指定一人做未来的接班人, 除此之外,其余子嗣,都会被分封为将军。”
“且,这些人的俸禄,每年是五千两白银!”
“两百五十个郡王,每人十个子嗣,总共会出现两千五百个将军,这些支出需要一千两百五十万白银!”
“再加上之前已有的藩王跟郡王,他们需要四百三十万两,那么算下来,就是这些子嗣,就已经需要一千六百八十万两的支出了!”
嘶!
闻言。
朱元璋三人,都仿佛遭受当头棒喝一般,突然顿悟,震惊不已,面色变得苍白无比!
整个皇宫大殿,死一般的寂静!
朱元璋三人,脑子此刻都不停的盘算着。
粗略估算,在朱雄英、朱允炆这代人时,这些皇族子孙所需耗费的白银,就已高达千万两之巨!
先前四百万朱标还能接受,但如今摆在眼前的,是千万多两,这却令朱标不得不更加慎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在洪武年间,大明国库每年的收入,不过两三千万两银子左右,
单是为了养这些皇家后裔,就要消耗了过半的国库收入!
张北玄所说的这个问题,犹如晴天霹雳,震颤着朱标内心深处。
“如此下去,此制度必不能存续!对诸王政策必须调整!”朱标坚定地站起身。
他深知,若这个制度任由其发展,必将使大明根基受到侵蚀!
亡国,不过是时间问题。
听到这番话,朱棣嘴角扬起笑意,语气中难掩激动,“大哥,你悟了?”
“放你娘的屁!”
紧接着,朱元璋一顿怒吼!
闻言,朱棣颇不服气地嘀咕:“父皇又要骂人了?张北玄说的没错,这根本还是制度本身就有问题啊。”
不同于朱棣那般小心谨慎,朱标坦率说道:“父皇,依张北玄所言,或许不用等太久,待下一代人成长起来之后,这些人每年俸禄,只怕不会少于此数。”
“父皇,长此以往,这个政策,恐怕会极大削弱大明的基础!”
冷哼一声,朱元璋斜眼看了张北玄一眼,淡淡地说:“你们俩啊,只看到表象而已。”
“别听这小子说得那么可怕,事实上,有一件事他没算到。”
朱标二人面露迷茫互视后追问: “是什么事情?”
“如今,正是大明上升期!假如将来皇帝励精图治,不断进步,那么未来几十年之内,国家税收何止只有两千两白银。”
“咱没记错的话,那永乐至宣宗盛世时期, 都是繁荣期,那时候的大明,每年国库收入不得五千万两银子?”
“咱没说错吧,张北玄?”
张北玄微微一笑,赞同道:“老朱啊,你这见解还真是一针见血啊,不错,那时大明的确会更加富强。”
“伴随而来的人口增加,也会使财税规模大大扩展,甚至有望突破七八千万两规模。”
朱元璋顿时露出了满意的神情,咱的政策,何来的错?
哼!
骨头里挑刺?
咱呸!
正当他炫耀之时,张北玄话锋一转:
“但是,老朱啊,你也忽略了一个问题。”
“即使大明国库收入,随着时间推移确实增长,然而这些藩王子嗣,也会迅速增长。”
说完,张北玄转身从龙桌上拿出了一根笔,在地上画了个一。
三人纷纷好奇,跟在张北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