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旁的小将凑过来悄声提醒:“将军,来者似乎不怀好意。”
“陛下不仅御驾亲征,还带来了这么多兵马,难不成想夺去您的兵权位置?”
吴三桂陷入了沉思。
现今局势动荡不安,各地势力纷纷独立,以求自保。
名义上朱由检仍然是大明的皇帝,但实际上早已孤立无援。
就连京城里的官僚,也都对他表面顺从背后算计,更不用提手握重兵的边境将领们。
出于名节考虑,他们才勉强尊称其为皇帝。
倘若真触碰到个人利益,即便是天子之命,恐怕也会直接翻脸!
吴三桂就是典型例子。
虽然表面上依然是大明的臣子,但暗中早已笼络了山海关数万将士,为其私用。
当朱由检宣布亲自率军来到山海关的时候,吴三桂其实并不担心,内心反而有些高兴。
从小战场厮杀至今的他,早已习惯了血雨腥风。
而朱由检呢?
无非是京城中过惯了安逸生活的皇帝。
即便他亲自出征,又能拿什么跟自己的才能相比?
最终,还不是得依靠自己来保护。
倘若一切顺利,也许还能扣下朱由检,借机掌控朝局!
这便是吴三桂内心深处的想法。
然而当他前往三十里外迎接时,见到眼前近万人的军队,不由得心中泛起疑虑。
“陛下显然已做足了准备,看来对我还是不太放心。”吴三桂轻声自语道。
他确实没有料到,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朱由检竟然能够集结如此规模的一支军队。
但这份意外也只是短暂一闪而过,并未让他感到太多担忧。
即便朱由检拥有一万兵马,在他看来,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毕竟。
山海关驻扎着整整五万精锐之师,而且都是只听一人的话。
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再者说。
纵然朱由检手中握有大军,但本人肯定毫无实战经验,从未见识过大场面。
想到这里,吴三桂的信心明显增强了不少。
正当他在思考之际,一名骑兵突然从大军中疾驰过来。
“圣上口谕,请吴将军前往大营觐见。”骑兵高声喊道。
没想到,吴三桂甚至都没有下马,只是嘴角微微上扬,带着轻蔑的态度说道:“身有病伤,不便下马,还望陛下海涵!”
开什么玩笑!
吴三桂不是愚蠢之人。
又怎么会轻易踏入对方军营?
万一被俘,自己什么可都没了。
那名传令骑兵哼了一声,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去。
旁边的一个小将敬佩道:“将军真可谓机智过人,若孤身进见,岂不成了一块砧板上的鱼肉?”
吴三桂得意一笑:“官场之事,我哪能不懂?不过懒得用这些手段而已。”
“但既然陛下要动手,那么吴某人也不会退让。”
“我们就在这里等吧,毕竟山海关是我说了算,圣上总要亲自过来一趟。”
吴三桂非常自信。
朱由检一定不得不前来见他。
毕竟大明的命运,都在他的控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