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惊讶不已:“啊?事情真的这么糟糕吗?”
朱元璋瞥向他:“当然了,你啊,真以为皇帝那么好当?你根本不知其中艰难。”
“治理国家,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看看你的大哥,再瞧瞧你!”
一旁的朱标则是岔开话题,说道:“趁着这个机会,张北玄,你就给我们好好讲讲,这位嘉靖皇帝到底是何方神圣。”
张北玄点头:“那好,我来说一下这位嘉靖皇帝的具体情况。”
“这嘉靖帝本名为朱厚熜,并非一开始就是储君人选,前任皇帝朱厚照,英年早逝且无后。”
“以首席辅臣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遵循宗法礼制,选择了兴献王次子朱厚熜作为新帝。”
“兴献王朱佑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朱厚熜乃其嗣子,同时也是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武宗朱厚照堂兄弟的身份继承皇位。”
听到这里,朱棣恍然大悟。
“原来他是朱见深的儿子啊……”
在场众人皆露出古怪神色。
无论是对他们还是对于大明朝来说,这个名字始终绕不开。
那就是明代第一战神朱祁镇!
正是朱见深的父亲!
难怪朱元璋等人感到不适,毕竟朱祁镇一些行为,确实让他们感到恶心。
也就是说。
朱厚熜实际上是朱见深之孙,朱祁镇的曾孙,根据血缘关系来看,确实是一位非常合适的皇帝人选。
朱元璋好奇地问:“之前听你说过,成祖的谥号也是由这个人改过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北玄答道:“所有这一切始于大礼仪之争。”
“大礼仪之争?”
朱元璋三人互相看了一眼,脸上都带着疑惑。
“张北玄,你给咱好好解释一下,这大礼仪之争到底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急切地问道。
“其实简单来说,这是一场争父行为。”张北玄平静地说道。
朱棣听后,笑出声来:“争父亲?这种事情也能闹起来?”
张北玄点了点头,回答道:
“的确,如果你站在嘉靖的角度考虑,也必然会这样做,整个事情的缘起,需要追溯到嘉靖皇帝自身的身份上。”
“原本,他只是兴献王的儿子,普普通通,假如日子过得平淡无奇,那最终也不过是成为新一代的兴献王而已,一生平顺。”
“可是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当时的武宗朱厚照去世了,而他膝下无人可以继承帝位。”
“经过朝廷内大臣们的讨论后,最后选择由那时还身为兴献王世子的朱厚熜即位为新的皇帝。”
“然而,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
张北玄继续说:“当时正准备登基成为帝王的朱厚熜其生父——兴献王,却突然离世了!”
“这就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议题:既然要当皇帝了,那么他是依据什么样的立场,去登上宝座呢?”
“具体来讲,即是围绕他的真实生父,应当如何定位这个问题上,所产生的纷争。”
“按理说,虽然朱厚熜的父亲仅仅是一名王爷,但在新君看来,是不是应该给予他皇族尊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