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 第81章 这能耐,很牛!

第81章 这能耐,很牛!

朱元璋听得心情激荡,感叹道:

“这是一个英雄迭出的年代,如此众多的人才,如此杰出的精英,结果却被嘉靖搞成了这副模样,想想都让人心中愤懑。”

“不行,等咱见到了他,非得教训一顿不可,否则难消心头之恨。”

提到嘉靖皇帝,朱元璋便气得牙根发酸。

整整二十五年没有上朝,这种不肖子孙,简直丢尽了皇家颜面!

在一旁的朱标笑了笑,开口安慰道:“父皇息怒,先听张北玄把话说完吧。”

“那么接下来呢?我也承认,张居正是个难得的天才,不过要获得‘大明第一臣’的美名,想必他的功绩远远不止于此了吧?”

张北玄点头笑着回答:“说得对,方才我只是谈到了张居正起步的阶段。”

闻言,三人不由得惊呼起来,这般惊涛骇浪般的官场之路竟然只是这位奇才的起始?

这人到底取得了何等成就?

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之所以被誉为大明第一臣,是因为张居正将大明寿命延长了百年。”

“假使没有张居正的话,在嘉靖去世之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恐怕国内就将陷入混乱之中。”

“这就是他对大明的巨大贡献。”

听着这话,朱元璋睁大了双眼:延长大明的命?

这不是件容易办到的事儿啊。

如果不是拥有能扭转乾坤般非凡才能者,怎可能为病入膏肓的大明续命呢?

在过往历史上,无数个政权兴起又衰败的例子随处可见。

每到末日降临时总有许多志士仁人试图拯救江山,然而几乎全部以失败告终。

比如秦国、汉朝、唐朝和宋朝,在这几个朝代面临困境之际,尽管不乏忠诚人士想要力挽狂澜,但他们全都未能成功。

由此可见,能够延续一国之命,必然是千年难得一遇的旷世英才才行!

无疑地,如果张居真的确为大明争取了百年时光,那么称其为大明第一大臣绝对是名副其实的!

“你就别藏着掖着了,快说说看,他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急不可待的朱元璋催促着问道,

于是张北玄说道:“嘉靖四十有五年,明世宗驾崩后,徐阶拟写了临终遗愿,邀请张居正共同商量此事。”

“随后不久,张晋升为礼部侍郎同时兼任翰林院学者之一。”

“紧接着,一个月左右,张居正便被委派至阁僚,担任吏部官员,并且也是大学士之一;”

“隆庆初年,凭借先前作为裕王府老师的关系,张再进一步升任内阁成员;”

“到了那年的第四个月份,职务又变成了掌管文化教育方面工作的礼部尚书以及地位崇高的武英殿学士。”

“最终,在一系列竞争之后脱颖而出成为了顶级官员;六年后穆宗离世,年纪尚幼的神宗即位。”

“当时由于言辞不当惹怒李太后,再加上太监冯保背后挑拨离间,导致高拱被迫离职返乡;”

“就这样张居正顺利成为首位辅政大臣,同年八月又被授予重要军事指挥职务——即便他连续四次推脱亦无济于事;”

“同一时期里提出了多项治理措施旨在强化国防建设、整顿吏治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尤其强调经济问题是重中之重;通过加强大明财政实力来奠定富强基础,进而保障大明长治久安.”

听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赞叹不已: “多么伟大的一个立志民族振兴的人物啊!”

身旁的朱标也不禁点点头表示认同: "确实不容易.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仕途中,很少有人能够始终不忘初心。"

“大多数人往往会被各种现实利益所左右而失去了本来的目标,真正愿意为了老百姓去努力奋斗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即便是那些心里还保留一份敬畏之心的官吏也寥寥无几,更不用说是付诸行动了。”

“在这条道路上,将面临多少挑战与煎熬,会有多少背后的声音在议论甚至中伤,又会触动哪些人的利益,还有多少人为了保护自己的一方之地而全力以赴。”

“张居正既然选择了这条路,相信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朱标赞叹不已:“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即便九死一生,也不退缩,这份毅力与勇气,足以让张先生称为我大明首屈一指之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学名张好古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