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无论如何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太子似乎都不需要走这一步啊。
但若此话属实,则可以认为这的确是导致太子失势的根本原因。
朝中群臣议论纷纷,有人表示不信,有人却觉得逻辑上说得通。
随后长孙无忌同杜如晦相视一笑,同时点头示意认可这种可能性。
接着,
长孙无忌上前,表情严肃,“确实如此,”他说。
这一确认再度让在座之人惊愕不已,毕竟身为一国之首的宰相,通常不会随便发言。
更何况是在这种公开场,合指证太子有逆意,这意味着他已经掌握了足够证据。
因此看来,
朱元璋并没有夸大其词,太子的确意图颠覆现状!
此时,
所有人都接受了现实,然而内心的波动,却久久无法平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为什么太子要这么做?”
看着泪流满面的儿子,长孙无垢悲痛不已。
叹气声响起,只听见朱元璋说道:
“这也不能全怪他人,老李你对待几个皇子的态度不够公正,才是根源所在。这令太子产生危机感,并害怕随时可能遭到替代。”
李世民紧闭双目,悔不当初,决心从此不再重蹈覆辙偏爱其他子女胜过李承乾,
“哈哈哈哈……”
李承乾忽然仰天狂笑起来,那笑声充满了苦涩与绝望。
泪水滚落脸颊,对着李世民哭诉道:“父皇,实际上今晚之后,就是我起兵的日子。”
“正如你提到的,我们之间早已隔阂深重。”
“你宠爱着李泰和李恪等几位弟弟,却忽视了我对未来的恐惧,以及内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翻遍历史书籍也不难发现,很少有失宠后还能善终的储君。”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战,就像昔日父亲你一样勇往直前”。
这番话语又给了现场众人一记响亮耳光。
谁都没有预料到。
在他们看来一向温文儒雅的太子,竟会变得如此面目全非,整个人充满了阴鸷的气息,简直不像是同一个人了。
不过,细细想来,众人也都能够体谅他的处境。
李承乾所承受的压力与恐惧早已超出了他的极限。
李世民对几位皇子的态度,总是反复无常,并过早地确立了太子之位,
这就使得李承乾成为了众矢之的,一点点被剥夺了应有的地位和尊严,最终沦为了笑柄。
这样的打击对于一个身为太子的人来说,实在是难以忍受。
“唉,儿啊,父皇错了。”
李世民轻叹一口气,在所有大臣面前,公开向李承乾表达了歉意。
“实际上,为父已经跟随张神仙去过未来的时空,看到了你的下场。”
“今天趁着还能弥补这一切的机会,就让我们之间一笑泯恩仇吧。”
魏征闻言眉头紧锁,随即上前说道:
“陛下,此事断不可轻易了结!”
既然已经发现太子有谋反的确实证据,哪怕尚未行动也必须接受惩罚,这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罪名。
大殿内的氛围瞬间变得极为尴尬。
其实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然而只有魏征敢说出来。
虽然现在尚不能完全确定李承乾是否真的计划篡逆,但他显然已有准备。
只要心存此念,便是大逆不道。
这意味着他已不可能继续担任太子一职。
但是,这件事情终究是属于李世民与李承乾之间的私人恩怨,旁人不好多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唯有魏征敢于直言。
“这就是魏征么……”
望着这位毫不掩饰自己观点的大臣,朱元璋眼里闪过一丝欣赏,感叹道:“咱们大明正缺这样一个能说真话之人啊。”
旁边的朱棣则低声嘟囔:“要是搁父亲那会儿的洪武年间,恐怕这样的人物早就没了。”
朱元璋听后微微抬眼,“哦?此话怎讲?”
老朱棣只是朝着一边的朱高炽使了个眼色,后者心中顿时生出无限委屈:爹真是太狡猾了!
正当这时,张北玄突然冒出一句,“道理很简单呀。假若魏征生活在洪武时期,每天对着你挑毛病指缺点的话,恐怕不知道会被处决多少次了。”
闻言,朱元璋脸上升起一抹羞臊,这才恍然大悟。
没错,他是一个性格暴躁且极其独断的人。
绝不容许任何人在他眼皮底下妄议朝政。
像魏征这般胆大包天的行为,早在很久之前就被彻底解决了。
“呵呵……”朱元璋掩饰性地干咳几声,辩解道:“咱不会像大唐那位那么糊涂。”
紧接着又补充道:“然而,后代确实应该拥有如同魏征那样的人才作为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