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朱元璋曾去过清朝领地,但对于这个面积甚至比明朝还要辽阔的王朝,是如何在科技上逐渐落后于人的,他依旧感到十分困惑。
而李世民及嬴政,更是初次目睹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幕。
特别是秦始皇赢政,面对即将衰落的大清帝国,心情格外复杂。
第一幕便是无数饱读诗书之士被投入监牢,并遭受非人待遇。
朱元璋率先表示不满:“岂能如此虐待文人!”
“对士人的处罚不应该太过严厉!大清朝竟这般狠毒,实在是让人感到无比的黑暗和窒息啊!”
李世民内心极为不忍,即便在他执政之时,也从未有过这样苛刻的行为。
察觉到众人的情绪已被调动,张北玄以叹息之态开口:“这就是未来中华学子之所以逐渐落后的其中一个缘由。”
“这是文字狱。一旦有人的文章冒犯了君主,则会被投入监狱接受严刑拷打!”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子民遭受这样的残忍对待,因此现场一片静默。
牙齿紧咬,朱元璋质问:“难道在整个大清的历史里,这种事情时有发生吗?”
面对此疑问,张北玄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朱元璋满怀愤恨地道:“如果不是这帮人作恶,中华大地怎能沦至此境地?”
“那么我们还能坐视不管么?”被激起的斗志让李世民站立起身,“立即行动,把这些蛮族清除出华夏!”
然而,张北玄微笑道:“各位稍安毋躁,其实还有更重要原因。”
“晚清时期衰弱的根本,在于其八股取士制度僵化了人们的思想,导致所有人都只专注于科举功名而轻视技术进步。”
“三百余年过去,外国的力量与日俱增,可满清则不断沉沦——不仅科学技术滞后,并且民众无知,风气败坏,最终造成国家实力衰退。”
他认为当务之急,在于推动明朝掌握现代文明成果和技术。
“我们必须促进各行各业如医学、教育、交通等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他也强调要培养出更多优秀青年学习先进的理论与实践。
“比如内燃机原理或者电力工程之类的尖端领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提升自我。”
听完这段话,两位古帝王陷入沉思,
很长时间后,朱元璋再次抬头望向张北玄询问:“依你看,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陛下身为皇室中坚力量,理应引领群臣深入学习先进知识,以此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对于这个建议,朱元璋点头表示赞同,“的确该这么做,朕将带头倡导科技进步。”
不过,紧接着张北玄又指出一个事实,
“积习难改往往有多方面因素影响。实际上清朝之所以在科技层面落后,也有受到前朝某些策略的影响,”
这立刻引起周围人们的议论。
"怎么会和您扯上关系呢?若真如此,我们岂不就成了历史罪人?"
张北玄接着说:“超时代的技术产生离不开强大实体经济与开明理念的支持;缺乏基础物质条件、工业设备和技术是问题关键所在;正确的科学指导思想同样重要。”
“晚清国力衰退,正是因为基础资源短缺以及工业化程度低下造成的。”
讲到这一步,他停顿了一会儿观察听众反应,然后大声宣布:“现今的大明正处于蓬勃兴起阶段,切不可故步自封!”
闻言,朱元璋严肃地质询解决方案,
"国师直说吧,究竟怎样才是最佳选择?"
对方明确回复,“开启国际贸易渠道,打破孤立政策壁垒。工商业与农业同等重要并重发展。”
这些观点显然颠覆了在场大部分官员的传统认识。
即使是像嬴政、李世民这样的明君也为朱元璋担心不已。
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工商业远未发达至可替代农业的地位,因此根本不存在优先排序的问题…
可是朱元璋却不得不面对现状:由于过度限制对外交流导致市场机制失衡严重,现在若要转变思路恐怕困难重重。
不仅朱元璋对此不满,李世民和赢政亦感到不满。
毕竟,国家的强大依赖于农业的繁荣。
若无稳固的农业为基础,再繁华的国度也只能像是飘在空中的虚幻泡影。
张北玄所提出的主张,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无疑是要将大明的基础根基摧毁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