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 第128章 咱虚心请教!

第128章 咱虚心请教!

此言让张北玄有些吃惊。

即便是在科技更先进的未来社会,全民小康也是一个相当艰巨的目标;

而在这样一个生产率低下,且官场风气不佳的时代里,达成这样的愿景更是难上加难。

注意到对方的表情,朱元璋接着补充:“咱不是凭空臆断,而是真诚希望所有人都能享受温暖富足的日子。”

对此,张北玄平和地回答:“此事虽非一日可成,但也无需过多担忧。只需遵循轻重缓急原则一步步实施即可获得成效。”

他引用了一句古话:“治理大国就如同烹小鱼一般,表面看似繁琐实则按步骤执行便可得解。”

朱元璋点头同意了他的看法。自己不懂就学,何必过于焦虑?

毕竟,从一介目不识丁的僧侣成长为开国君主,朱元璋经历过了多少风雨洗礼;

尤其是在早期割据时期,就已积累起丰富的地方管理知识。

因此,在许多层面上讲,他对统治的理解远超一般朝臣。

“老朱啊,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吧,过多泄露天机对我也不利。”说完这话,张北玄微鞠一躬,嘴角挂着温和的笑容离开了现场。

“哼,这是跟咱打太极拳呐。”瞬间领会到意图后,朱元璋草草地结束了讨论会议。

文武百官仿佛得到了解脱般各自散去。

走在路上,徐达遭遇了同僚的询问:“徐大人,今日你有没有察觉到那帝师似乎对我们存有什么不满情绪呢?”

徐达不屑地哼了一声,连看都不屑看那人一眼,完全不想了解对方。

这种贪图小利、畏首畏尾之人怎能入得了他的法眼?

于是徐达急忙迈步前往请教已退隐的李善长。

和徐达一样满头疑惑的人不在少数,但大家都习惯了这种朝廷议事,毕竟张北玄那等大才让他们自愧不如,有些人甚至真以为张北玄是神人下凡。

……

御花园竹亭内,朱元璋与张北玄相对而坐,马皇后在一旁陪伴。

对于张北玄这样的举动,马皇后早已习以为常,毕竟有些事情可以在朝堂上说,但有些话却只能私下商量,有时候未卜先知反而更有效果。

“那么,接下来请帝师指点。”朱元璋微笑道。

“老朱啊客气了,既然是指点,自然要尽力而为。”张北玄谦逊地说道。

两人默契地忽略了刚才提到的那个话题。

朱元璋笑容可掬地等待着,对他来说,这次交谈除了和张北玄聊聊天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求治国之策。

毕竟张北玄被认为是仙人转世,虽然目前尚未有所建树,但其眼界绝非一般人能比。

“老朱啊,依我看,治理大明与谋略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若谋略有深度,便能使大明长治久安。”张北玄沉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

听了张北玄的话,朱元璋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他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年龄的增长让他的头脑不再如往日般灵光,想有更深一层的作为显得困难重重。

“不过老朱啊不必过于忧虑,老朱啊你如今正值壮年,手下的贤士猛将无数,可以循序渐进,逐步调整政策。”张北玄安慰道。

“那么,帝师认为咱应如何行事?”朱元璋微笑着问道。

“老朱啊,你可以先将国库中积攒的黄金全部换成白银,再把铜钱分发给百姓,修建道路桥梁,救济贫困,兴建学堂和医馆……”

张北玄侃侃而谈,“这样做既能强化大明财力,提高民生水平,又能促进民众素质提升,培养他们的勤劳善良。”

朱元璋静静听着张北玄的计划,脸上的表情越发微妙起来。

“这样行吗?”朱元璋疑虑地问道:“将黄金全部换银,万一不够供养军队怎么办?”

尽管不清楚张北玄为何如此自信能让整个国库都投入建设之中,朱元璋还是犹豫不决,

毕竟大明刚刚立国不久,国库并不充裕,财政吃紧,加之天灾频发,根本不敢轻易动用大量资源。

“你啊,无需担忧,眼光长远一些来看,短期内拿出这些金银的确看似微不足道,

但长此以往定会产生重大影响。”

张北玄解释道:“官府办事应当顾及百姓福祉而非仅考虑盈亏,这不是明智君主之所为。”

“原来帝师之意是要让大明富饶,然后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听到这里,朱元璋恍然大悟。

“正是!”张北玄抱拳答道,“唯有强国富民,任何困境都能轻易化解。”

“好,好。张北玄你放心,咱明白了。”朱元璋含笑允诺。

虽然嘴上并未明言,但内心早已决定,只要这建议见效,他必定采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重生大明1635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高衙内的恣意人生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