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皇与王之间是壁。
即便是聪慧过人如嬴异人这般人物,也无法从中挑出任何差错之处。
甚至嬴晏还在某些事务上刻意地展现出自己的生疏和不熟练。
如果仅仅是在谈论国家大事时表现得极为出色,或许还可以将其归功于公孙轩等德高望重的长辈们平日里对他的言传身教,再加上自身所具备的天资聪颖。
要是顺便政务还处理的熟练……,他哪里来的政务练手?
至于这所谓的“不熟练”究竟该如何把握尺度呢?其实嬴晏只需向长子嬴川学习即可。
嬴川是由嬴晏这位父亲亲自教导培养长大的,从未像始皇帝那样借助他人之手来教育孩子。
这篇……,额……字不错!
嬴晏从这篇奏折中艰难的找出华点。
果不其然,即便天幕之上已然明确地昭示着郡县制将会成为大秦未来的核心政治方针,却依旧存在脑子不清醒的蠢货极力推崇分封制。
分封制并非完全不可废除,只是这一制度的废止必然会触动诸多既得利益者的神经。
在大秦横扫六合、统一天下的漫长征途之中,无数文臣武将舍生忘死,他们中的许多人未尝不曾怀揣着这样一种念头待天下大定之后,能够凭借自身功绩获封一方诸侯,尽享荣华富贵。
此外,还有士人群体……
在分封制尚存之时,士人可以依据自身意愿去择选心仪的君主;
而一旦分封制被彻底废弃,那么选择权便将转移至君王手中,由他们来决定哪些士人能够入朝为官。
这种君臣之间此消彼长的竞争态势,自古以来便是不变的定律。
主弱臣强之际,臣子往往能够左右朝局走向;反之,若君主强势,则可掌控全局。
这也就罢了!还有一些靠本事根本进不了官场的大聪明想要为未来的自己铺路,坚决抵制郡县制………
无怪乎父皇会将堂堂一个博士所呈递的奏章归入无关紧要之列。
其中所提及的问题固然浅显易懂,但其附带的解决之法却是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实在难以付诸实践。
与上一个地方官员申请拨款所带来的作用相比,这次简直不值一提!
嬴晏:遇事不要慌,淡定。
提起笔便写道:“废话连篇,不予采纳”写完之后,嬴晏便将这纸文书搁在了一旁。
至于那淳于越收到这样的回复后会作何反应,这和嬴晏无关。
此刻的他正专注于手头的政务,待将最后一篇奏折合上时,已然过去了整整一个时辰。嬴晏缓缓放下手中的笔,轻轻揉着自己那略感酸涩的手腕。
坐在一旁的嬴政用余光瞥见嬴晏已完成任务,也跟着放下了手中的笔。只见嬴晏兴高采烈地抱起那一沓厚厚的奏折和竹简,快步走到嬴政面前,道:“父皇,孩儿全部处理完毕!”
好在这些奏折里,竹简所占比例较小,否则以嬴晏之力恐怕难以尽数抱齐。
嬴政接过嬴晏递过来的奏章,看似漫不经心地随意翻阅起来,实际上,他不动声色地着重留意起先前自己特意塞进去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