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回忆起两年前的场景有些恍惚。
其实哪里有什么正正好好,那钱袋子掉在地上被小乞丐眼疾手快拿走。
他发现了,追上去抢了来,原本是打算用里面的钱给母亲治病的,却没想到看到了里面的文件。
那时候他只识得一点字,但也大概知晓了里面的意思。
犹豫半晌才决定把钱袋还回去。
现在想想那时候还真是有些天真,换一个人就可能直接送他见官了。
【赵子期知晓拿走他钱袋的是个小乞儿,只不过乞丐大多都是成群结队报团取暖,而且差不多都是一个样子。
不好找。
面前的人目光澄澈,身上还有些新伤,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他接过钱袋,把里面的小竹简拿出来交给公孙轩,然后把钱袋送给了面前的人:“多谢你把我的钱袋送回来。”
韩信有些犹豫的看向公孙轩这个大人,赵子期太小了,怕是做不了主。
公孙轩面带温和的笑意,很明显没意见。
拿到钱袋子,见二人要离开,他问:“你……,你叫什么名字?”
介于对这小孩有个好印象,赵子期愿意回答。
赵子期没回头,只摆摆小手:“赵子期。”】
【接下来的日子,就像做梦一样,韩信坐在学堂里想。
那笔钱救活了母亲,母亲其实只是饥饿过度罢了,有了钱,一切都好说。
那个孤儿院在淮阴开起来了,母亲做了里面的一个小绣娘,他也得以和那些无父无母的孤儿一起长大。
里面的人会教孩子一点基本的生活技能,例如怎么样看天气,怎么样种地更方便,基础的加减法和九九乘法口诀。
韩信表现得很是优秀,半年就被推荐了上去,然后……
然后他就和母亲一起到了长平,那里有很多和他一样的或者还不如他的人。
但是那里可以识字,还能看到一些之前根本接触不到的书籍,尽管书籍很少,可他还是惊喜的发现了里面的孙子兵法。
能吃饱穿暖,虽然每天都要出去给一些商户做工,但很充实。
只是,韩信再也没能见到赵子期。】
一些黔首看着天幕上的一幕幕,红着眼眶道:“真好啊……”
能吃饱,就好。
还能学一些本事,这是他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他们要是哪一天真的死了,孩子能受这样的照顾,那死也瞑目了。
“若是靖高祖当了王,这孤儿院会不会每个县都开?”
贫困的黔首拉着勉强读些字的里正问。
里正笑着笑着就哭了:“靖高祖就是大秦的公子嘞,我们再挺一挺,靖高祖当了皇帝,一切都会好的。”
大人东记一点西记一点,看天气、种地,加加减减,或者上面朗诵的文章。
小孩对朗朗上口的九九乘法表感兴趣,“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尽管记不住,也不太理解什么意思,但唱起来有意思。
【韩信在里面待了很长时间,渐渐长大,已经是十三岁的少年郎了。
这一天,负责教导他的老师问:“你愿意做长平君的侍从吗?”
长平君就是赵子期,韩信打听过,他的母亲孟瑶早些年读过些儒家的书,耳提面命的要求他一定要知恩图报!
韩信说:“我愿意。”
时隔五年,韩信再一次见到了赵子期,很好认,赵子期身上总有些独特的气质。
赵子期站在一棵柳树下赏景,回眸问:“你……,叫什么名字?”
“韩信。”】
韩信安静的看着天幕,一个多月前班级里突然举办了一场大型考核,他一开始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不妨碍他得第一。
这两年他总是第一。
直到他在孟瑶的劝慰下来了咸阳,得到了武成侯王翦的教导。
原来,如果不是天幕,他还要延迟三年才能见到和跟随主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