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情绪过于激烈,宗正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眼前发黑,紧接着便身体一软,直接晕倒在地。
要知道,那可是尊贵无比、地位尊崇的太子啊!
太子乃是未来的一国之主,身负着国家和百姓的期望与重托!
怎能如此轻率地将其置于如此巨大的风险之中!
万乘之君可不应该轻易涉险啊!
为何自古以来,大多数朝代都会选择让兄弟或者大臣成为太子成长路上的磨刀石?
其中缘由显而易见——这样做相对来说风险较小收益较高。
毕竟,无论是兄弟还是大臣,他们之间的关系都较为复杂,但总体而言不会像面对匈奴那样充满未知的生死危机。
嬴晏对于自己把家中长辈气得晕厥这件事却丝毫没有感到愧疚。
相反,他还一脸得意洋洋地对着皇帝说道:“父皇,您瞧瞧这天幕之上所展现出来的我,是不是特别聪慧机智?”
嬴政闻言,语气显得有些奇怪,他反问道:“你当真认为这样做没有问题?”
嬴晏毫不犹豫地点头,“那是自然。”
见嬴晏态度如此坚决,嬴政沉默片刻后,只简简单单地说了一个字。
“行。”
但至于究竟行的是什么,他并没有进一步解释说明。
倒是一旁的王翦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若有所思地转头望了过来,正巧与嬴政的目光交汇在一起。
两人对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
【对于将匈奴作为太子的磨刀石这一做法,其实在当代社会引起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论。
其中一方观点认为,仅仅为了磨练太子就挑起一场战争实在过于残忍和不必要。
无数无辜百姓因此丧失生命,家庭破碎,流离失所,这样做是否真的值得?
难道就没有其他更为和平、温和且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太子吗?
然而,另一方则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匈奴早晚会再次兴兵犯境,战争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既然如此,何不趁此机会让匈奴发挥其最后一丝“余热”,通过与他们交战既能锻炼太子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又能提前削弱匈奴的实力,以绝后患。
这种观点从战略角度出发,似乎也不无道理。
总而言之,双方都各自据理力争,谁也无法完全说服对方。
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有所差异。
至于我个人而言,实际上更倾向于支持后一种观点。
如今身处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我们很难真正体会到当年匈奴对华夏大地构成的巨大威胁究竟有多严重。
正是因为有那些英勇无畏的先辈们浴血奋战,以及祖国始终如一地守护着我们,才使得我们能够生活在这片安宁祥和的土地上,远离战乱之苦。
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尊重历史,铭记先辈们的付出,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川流不息:我先遁了,本人拒绝上政治课,太烦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