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学名张好古 > 第五十一章 收购海参

第五十一章 收购海参

这一次的收获可谓相当丰厚,大概有二百斤左右的新鲜人参。此时,张好古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趁着这个机会,将制作盐渍海参的方法传授给这些沿海的渔民们,这样他们就能多一项收入来源了。

于是,他吩咐张虎前去购买一口六印大铁锅、二十斤盐巴、四十个酒坛子以及一些笊篱和用于封坛口的纸张,并要求张虎将这些物品送到村子里来。张虎接到任务后,立即转身骑上马背离去。紧接着,张好古又请求村长寻找一些擅长烹饪的妇女前来帮忙,并安排人员去采购一些木柴。

夏老头一家老小全都积极参与其中,忙前忙后地协助工作。这边的村民们则迅速搭建起一座简易的灶台。当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只等待那口锅运来了。幸运的是,没过多久,张虎便带着一辆装满货物的马车回来了。张虎将所需的物品卸下后,支付了马夫工钱,然后打发他离开了。

随后,众人齐心协力地架起了锅,开始烧水煮海参。待水烧开后,他们将部分海参投入锅中,待海参煮熟透后立刻捞出来。这时,黄祥和张虎随身携带的小刀终于派上了用场,他们用小刀将海参剖开,小心地清除掉里面的肠肚,然后将处理好的海参放置在一旁晾晒。

待海参完全冷却之后,便开始组织人手将其装入酒坛之中。先在坛底铺上一层海参,再均匀地撒上一层碾碎的细盐,如此反复,直到整个酒坛被填满,每坛可装五斤左右。

接着,又安排部分村民去调和泥土,其中掺杂着一些干草碎片,以备稍后封口之用。当所有的海参都装进坛子后,再次组织人员进行封口工作。先用纸张覆盖住坛口,然后用泥土密封,如同封装美酒一般。

待这一系列工作完成后,指示村民们将封好的海参坛子搬运至夏老头的院子里存放,等待临行时一同运走。趁着众人都在场,张好古询问大家是否已经掌握了制作方法,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随后,他又叫来村长,询问他们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这项工作,村长表示没有问题。

张好古走到人群前方,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用洪亮而坚定的声音喊道:“乡亲们!听我说,你们加工的海产品,我来帮你们卖掉!不只是海参,我们还可以利用冬季将鲍鱼加冰的方式运往两京地区销售。不仅要做高端产品,低端产品也要涉及,比如咸鱼和海菜的加工。将其晒干后,可以运到任何远离海岸线的地方。所以,我建议大家离开海岛,虽然无法提供土地,但只要能把海里的资源利用好了,你们就会变得更加富有。而且,这不仅仅是你们一个村子的事情,所有沿海的渔民都应该参与进来。相信我,只要坚持下去,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大家都会吃得饱、穿得暖,孩子们能够读书,生病时也有钱医治。”

百姓们听着这些话语,不禁为之动容,更有甚者,泪水潸然而下。回想起往昔岁月,温饱对于他们而言竟是如此遥不可及的奢望。如今,小张大人不仅引领他们迁徙至内地,还传授赚钱之道,这种关怀与帮助,试问世间能有几位官员能够做到?那些所谓的官老爷们,一旦见到“贱民”,便早早地用袖子捂住鼻子,避之不及,别说帮忙,就连看一眼都觉得玷污了他们的眼睛。现在这些流民是真的对张好古充满了感激之心。

张好古看到百姓们的热情和对他的期待,心中感动不已,但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知道自己肩负着这些人的期望,必须要有所作为才能不辜负他们的信任。于是,他匆匆向众人告别,赶回了县衙。

回到衙署后,张好古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坐在书桌前,陷入了沉思。过了许久,他终于平静下来,开始计算起了成本。

经过仔细盘算,他发现自己从海边收购来的新鲜海参每斤只需要支付一文钱,而将两斤鲜海参煮制成一斤干海参,则需要花费两文钱的成本。此外,用于腌制海参的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再加上一些简单的包装费用,也就是说,一斤盐渍海参的总成本不过三文钱而已。基于此,张好古决定将盐渍海参的售价定为二十文一斤。这样一来,虽然收购价很高,可是海参可谓之是高端补品。

然而,考虑到运输成本以及其他因素,他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价格。最终,他决定将盐渍海参运往京城销售,并在此基础上每斤加价十文。

这样,每斤盐渍海参的售价就变成了三十文,京师定价最低一两银子。要知道京师的有钱人可有的是,看来自己要回去弄个铺子了。

既然已经将加工技术传授给了村民们,那么他们就能够增加一些收入,这无疑是一件好事。虽然开设店铺相对来说较为容易,但由于自己身负官职,需要考虑由谁来负责管理。张家两兄弟虽然忠诚可靠,但却不具备识字能力,这成为了一个难题。经过深思熟虑后,张好古决定在返回京城时再做决定。目前他手中已有一百斤货物,他打算等待十多天,积攒更多的数量,然后亲自带回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学名张好古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家父吕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