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位叶家大小姐,张好古的心底其实早就泛起了一丝涟漪。尽管她是个寡妇,但张好古对此一点儿也不在乎。这位官家小姐不仅没有一般大小姐的娇娇之气,反而凡事大多喜欢亲自去做。她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又精通理财之道,厨艺更是精湛无比。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叶家大小姐的颜值堪称顶尖级别,令人过目难忘。
这么一想,张好古觉得与其去和那些完全陌生的女子结亲,倒不如试着与叶大小姐进一步接触看看。反正人迟早都是要成家立业的嘛!况且,从种种迹象来看,叶大小姐似乎对他也颇有好感,要不然叶绍袁和沈宜修夫妇俩怎会特意找老师来提及此事呢?
把这些前因后果都想得明明白白之后,张好古当下便爽快地说道:“那这样也好,真是劳烦老师您费心啦!至于见面嘛,就不必了吧,毕竟前两天我们刚刚见过面。老师您直接给他们回复就行,我这边没有任何意见。”
“那行吧,既然如此,那你就自个儿前去说一说呗!为师呢,已经和叶绍袁、沈宜修夫妇俩讲过这件事啦。至于最后能不能成,就得看你小子如何给人家回话喽。待为师好好挑选一个良辰吉日,再带你去正式定亲呐。”
“哎哟喂!我的好师父呀,要我自己去?这可太让人难为情啦!您老人家行行好,还是派个人替我转达一下得了,我实在不好意思亲自登门呐。”
“唉,如果此刻你师兄在京城那就好办咯,可以让他跑一趟。只可惜徐骥也不在呀!想想也是令人忧心,都不知道你大师兄如今状况究竟如何。想当时,我本就不太赞同他前往登莱任职。以他的能力嘛,当个佐贰官倒是绰绰有余,但要让他独当一面主持一方政务,恐怕还是稍显不足哟。关键是这人呐,一点儿都不懂灵活变通。所以没办法,为师只好安排王徴过去协助他一番。另外呢,我之前也有书信让王徴抽空回来一阵子帮帮你,只是不晓得他是否收到信件并应允下来。”
看着原本因为自己即将结亲而满心欢喜、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老师,突然间像是被一阵寒风吹过一般,那股喜悦之情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只见他缓缓地低下了头,目光变得有些黯淡无光,整个人仿佛一下子失去了精神支柱,显得无比消沉和落寞。
随着思绪的飘飞,徐光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师兄们——孙元化和徐骥。人一旦上了年纪,对于亲情和友情的渴望便会愈发强烈,那种对身边人的依恋也会与日俱增。此刻的徐光启便是如此。
然而,如今除了自己身在京城之外,其他几位师兄却都分散在各地。孙元化远在登莱地区,路途遥远;而徐骥更是身处更为偏远的上海,想要见上一面可谓难如登天。
张好古眼见老师这般消沉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酸楚之意。他就想了想,今日下午一定要留在老师身旁,好好陪伴一番,以慰藉老师那颗孤独的心。待到夜幕降临之时,还要陪老师小酌几杯美酒,让老师暂时忘却那些烦恼之事。
于是,张好古静静地坐在徐光启身旁,两人一同待在了书房之中。师徒二人相对而坐,中间摆放着一壶热气腾腾的香茗。他们一边轻轻抿着茶水,一边谈论起朝廷之内的种种事宜。大多数时候,都是由徐光启侃侃而谈,讲述着那些官场中的风云变幻以及为人处世之道。而张好古则如同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老师的教诲。
在交谈过程中,话题不知不觉间转到了黄道周身上。据徐光启所言,“黄道周乃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出身。此人性格刚毅正直,丝毫不懂得圆滑变通之术。正因如此,尽管其才华横溢,但至今为止,他所担任的官职仍在张好古之下。不过,若论及人品道德方面,黄道周绝对称得上是无可挑剔之人。他一向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对待后辈更是关爱有加,时常给予提携和指点。。另外也告诫了一下张好古,说是张好古太重感情,重感情心就软,这时为官大忌,另外要小心温体仁,你和他家儿子的事,他不会和你善罢甘休,那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表面上看着很大度,其实心眼很小。
此外,圣上对您可是相当看重啊!或许这与你乃皇帝亲自钦点的榜眼不无关系。正因如此,圣上对你总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呢!而您呢,也着实争气,自入朝为官以来,所作所为皆令人眼前一亮,竟为我大明朝带来了一股全新的风气。就拿你当下正在推行的那些举措来说吧,它们恰似一颗颗刚刚破土而出的种子,虽然如今已然开始萌芽,但想要成长为参天大树,那可还有着漫长的道路要走呐!不过好在呀,你身上有着一个旁人难以企及的闪光点——那便是你能够将身边之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并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你效力办事。
致远呢?做事要反复求证,觉得对呢,就继续前行,任何事都要小心,不能行错路,要是错了,在想改正,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现在看来,你的沉稳,比你师兄他们要好的多。希望你的这份稳定能保持下去。”